首頁 明末:遼東雄獅

第八回 聲東擊西

金州位於遼南的最南端,三麵臨海,為海陸交通要衝。人口數及糧食產量均居各衛之首。

既可以暫時避開後金兵鋒,獲得發展;又能在關鍵時候,潤到附近的海島上打遊擊。屬於進可攻,退可守的理想所在。

更重要的一點是,根據曆史記載,和明朝一貫特點,袁應泰就算打贏了遼陽保衛戰,也大概率會被免職。

接替他的是巡撫王化貞,這位老兄是心裏完全沒點逼數的家夥,居然提出主動出擊的戰略。還輕信蒙古人的話,真以為有四十萬大軍援助,結果把遼西丟了。

這種家夥,楊承應本能的覺得應該遠離。

另外,前任遼東經略熊廷弼也會複職。

按照曆史原來的軌跡,他會提出三方布置的戰略,那麽作為其中一方的金州衛,肯定會獲得不少的油水。

但是熊廷弼這個人極難相處,屬於眼裏揉不下沙子的一類人,也應該適當遠離。

因此,金州衛無疑是最佳去處。

楊承應請羅三傑喝酒,隻字不提今晚的事,其實就是告訴他,我可以原諒你一次,但你最好給我放明白點,沒有下一次。

羅三傑也學乖了,從此甘願當個橡皮圖章,每日與酒廝混在一起,隻有需要他的時候才露麵。

這當然是後話。

且說次日一早,守城的明軍很快得到後金大軍攻城的消息,並且告訴了袁應泰。

袁應泰趕緊找來楊承應。

楊承應問傳令兵,“北門情況如何?”

“沒有動靜。”傳令兵回答。

“南門呢?”

“煙塵很大,甚至出現了奴酋的傘蓋。”

楊承應頓時明白了,這是後金的圍師必闕和聲東擊西的計策。

他把想法告訴了袁應泰。

袁應泰問道:“這該如何應付?”

“請大人移駕北門防守,我帶領城中軍民在東門砌牆。奴酋自作聰明,想虛虛實實。全力攻打北門的時候,派一旅偏師偷襲東門。”楊承應分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