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金將遼陽城團團圍困已經月餘。
袁應泰作為主帥,自然要巡視城內,穩住城內逐漸浮躁的氣氛。
楊承應也陪同在側。
途中,袁應泰心血**問起沈陽城破的事。
楊承應根據曆史記載,詳細說了一遍。
袁應泰不無感慨的說道:“都怪本官聽信賀總兵之言,導致沈陽被輕易攻破。”
楊承應道:“經略大人,賀總兵中了誘敵之計,出城戰死,與大人無關。另外,賀總兵其實也是出於一番好心,辦了壞事。”
“哦?”
“天災連連,人們都在死亡線上掙紮。夷丁相比於軍戶,比較擅長騎馬射箭。花銷又低。隻是管理不嚴,導致出現問題。”
“說起這件事,不禁讓本官想起了熊經略。他在遼東時說過‘遼人不可信’,如今看來有些道理。畢竟高淮……哎……對遼東損壞太大。”
“熊經略那樣說其實是有原因的。”
“你可細細道來。”
楊承應便詳細說了一遍。
自楊鎬兵敗薩爾滸後,為了盡量保存遼東的火種,他不得已在上報朝廷的塘報中把責任向已死的杜鬆和馬林傾斜,保住活著的這些人。
如此一來,支援遼東的西軍大為不滿。
遼東軍短時間內無法恢複元氣,熊廷弼不得不依仗援遼的西軍,於是說出了那句話。
事實上,熊廷弼在經略任上沒少招撫遼東百姓,隻是所托非人,一直沒有達到想要的結果。
最後,楊承應道:“此一時彼一時,現在卻不得不重新起用遼人,讓遼人守遼土。”
“如今局勢比先前更加糜爛,卻還起用遼人?”袁應泰大惑不解。
“西軍損失慘重,再也不願意來遼東。就算來了一批精銳,也有人著急回去。渾河之戰,正是由於石柱、酉陽等土司兵急著想立功,得勝後返鄉,逼著周敦吉等人向陳總兵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