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林的畫工並不算太好,但是他也盡皆所能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畫出了機翼型機翼和飛翼型機翼,對比學習法一直是諸多的學習方法中最好用的之一。
多媒體上的圖片再換,這次依舊是概念機甲的構造圖,背後有三對機翼,每一對機翼寬度都非常小,大概隻有機翼型機翼的五分之一,三對機翼並沒有連接在一起,每一對都是獨立的,上、中、下,結構分明。
這種機翼鬆林從來沒有見過,哪怕是在燃高大的時候也沒有聽戰研部的人說過絲毫有關這種機翼的消息。
通過這種機翼的型號,但凡對機甲稍微有過一點研究的人都能看出來一些特別的地方。
首先,這種機翼每一對都很細,可以說就算是三對機翼加起來所用的材料也不過是機翼型機翼的一半,可以極大地節約製造機甲時所用的材料;其次,這種機翼可以說已經把受力麵積減小到了極致,千萬不要以為受力麵積減小了它對阻力的約束也隨之變小,恰恰相反,受力麵積減小反而會增大對阻力的約束;最後,如果仔細看的就會發現,每一根機翼上都有一個細小的凹槽,這個凹槽可謂安排得極為精妙,這一個小小的凹槽就會把部分阻力轉化為機甲前進的推力,所謂四兩撥千斤就是這個道理。
能通過正規渠道考上燃陽大學的都是聰明人,學生們看見這張圖片的時候就了解得差不多了,任教授隻需要講解一下其中的精髓。
任教授說:“如大家所見,這就是我今天要講解的重點,我們把這種型號的機翼命名為光翼型機翼,它所用的材料不像是我們製作機翼型機翼時所用的鈦或者合金,而是類似記憶金屬這類的軟材料,這也就造成了它的強度並不是很高,很容易損壞,不過它的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在座的各位應該都能看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