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大當婚,這是包括陽城人在內九州萬方百姓的共同信奉,鍾家所在的上水村,雖然是貧民窟,但家家戶戶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兒能順利成家,因為他們知道,隻有成家,才能立業,尤其對男兒,更是如此。
鍾二長到十五歲那年,在上水村一帶已小有名氣,當地鄉民對鍾家這個孩子,可以說是一致認可,鍾二為人善良、本分、踏實、勤勞,幾乎符合一個優秀傳統鄉民的所有標準,單從人品方麵說,幾乎是無可挑剔的。
鍾氏夫婦清楚鍾二的優勢,當然,他們也很清楚,婚嫁除了看人,也還是講條件的,即便在東門外這塊地方,若是想要迎娶一個閨女,也是需要有所準備的,別的不說,婚房總得有一間,彩禮也必不可少,這些都成了鍾氏夫婦心頭揮之不去的難題。
鍾家一共隻有一間房,這麽多年以來,四口人擠在一個屋內,哪裏還有空間再進來一個閨女,單單這間房,也是老舊破敗,屋內陳設,簡陋至極,如此情景,鍾氏夫婦實在想象不出能成為一間婚房。
其實自打鍾二長到十五歲那年開始,鍾氏夫婦就在盤算此事,他們知道,單憑自身力量,肯定無法滿足鍾二婚事的需要,彩禮那頭倒也好說,厚著臉皮去借,也能暫時對付過去,唯獨這婚房,新造絕無可能,唯一可行的辦法,是將房屋進行分隔,給未來的鍾二夫婦騰出個地方來,不過這房屋分隔也並非易事,畢竟老屋已舊,處處破落,若是改造不當,或許能把整個屋子折騰坍塌,也未可知。
鍾氏夫婦決定還是要借用外力,他們知道單憑東門外這一塊,絕無能工巧匠能勝任此改造工程,唯有進了城去到城中,找尋經驗豐富的泥瓦工匠,才有可能做成此事。
為此事,鍾田在這一年中,多次到城中打聽,泥瓦匠不好找,就隻好先從鐵匠鋪開始打聽,鍾田這身窮苦農民裝扮,搭理的人寥寥無幾,常常問不到幾句,就被不耐煩地攆出來,就這樣,有一句沒一句的,經過多次往返探聽,終於了解到城西有位泥瓦匠,在這方麵有些手藝,隻是要價也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