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劉詢這時正走在霍府的庭院裏。
霍府庭院頗有些皇家氣派,五步一樓,十步一閣,漫長的走廊在古樹間曲折回旋。溪水叮叮咚咚地從石縫中滴出,漫成一泓碧池,偶爾掠過幾隻水鳥,驚起遊魚。
劉詢邊走邊看,不由得停住了腳步。霍禹、魏相和丙吉跟在後麵,見狀也在不遠處站下。
冰涼的風拂麵而來,又吹動樹枝嘩嘩地響。劉詢思緒起伏,恍惚間,當年那位頤指氣使的大將軍又站在麵前。大將軍那鷹隼一般犀利的目光,久久地凝視著他這個懵懂的青年,然後帶著他走進宏大的未央宮。
在他的記憶裏,那天的路途很漫長,他倆似乎走了很久很久。就在他心神恍惚之際,大將軍指著台階上的皇帝寶座說道:“你就坐在這上麵。”然後看著他戰戰兢兢地坐上龍榻,自己則坐在了右下側。從此以後,未央宮裏他倆的座位再也沒動過。
“六年了。”劉詢喃喃道。
劉詢登上皇位,頗有傳奇色彩。
六年前,八歲登基在位十四年的年輕皇帝劉弗陵突然撒手西歸,諡號孝昭。漢昭帝沒有子嗣,於是,遴選繼位者,成為漢帝國的首要大事。
霍光,這位漢武帝的托孤大臣,輔政漢昭帝十餘年,已是權傾朝野、威震海內的大將軍,遴選繼位者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他的肩上。
這時漢武帝的六個兒子中,隻有廣陵王劉胥在世,大臣們都主張劉胥繼位。
霍光卻有另一番考慮,十幾年來,他全心全意輔佐劉弗陵,也收獲了作為臣子的最崇高的地位和權力。他當然不願輕易失去。而此時劉胥正當壯年,又有群臣擁戴,一旦入主未央宮,那他獨攬乾坤的局麵就會動搖,未來命運也不可預測。霍光決不會容忍這種情況發生。
排除了劉胥後,霍光親自選定漢武帝之孫十七歲的昌邑王劉賀繼承皇位,隨即派宮廷禮賓官和皇室宗正攜皇太後詔,趕赴山東昌邑迎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