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郡王,見過伯伯!”
郡王辦事就是利落,三天後主仆三人便有了京籍,還在樊樓擺酒款待洛寒。
洛寒也有幸見識了北宋第一酒樓。
包廂訂在西樓三層臨窗,能俯瞰皇宮,吃喝中窗外風光一覽無餘,悠哉樂哉。
進了包廂,洛寒揖手施禮。
其中還有一個五十多歲的陌生男子,洛寒便以伯伯稱呼。
“洛先生,這是本王摯友,禮部員外郎李文叔!”
李格非?
洛寒再次微笑揖手。
李格非,字文叔,他有個女兒叫李清照。
入座,奉茶,寒暄數句,酒博士便開始張羅。
水果、蜜餞、十味脯臘擺在桌上。
這是開胃小吃,用於下酒。
酒是樊樓特釀“眉壽”。
觥籌交錯間,已然微酣。
“來,嚐一嚐樊樓的撥霞供,這是剛宰的野兔······”
招牌菜上來,趙有奕便會介紹菜的特點,明顯是說給洛寒這個外來戶聽。
撥霞供就是涮野兔肉,兔肉切成薄片,色澤宛如雲霞,在熱湯中反複撥動,由此得名。
洛寒蘸著醬吃了幾口,味道特棒,在沒有辣椒的時代,做出這等有辣味的醬料實屬不錯。
“來,醬肘子,嚐兩口!”
趙有奕親自給洛寒夾了一塊,洛寒吃後讚不絕口。
“東坡先生十分喜歡醬肘子,不知如今他過得安逸否?”
李格非師從蘇軾,此刻想起貶到儋州(海南)的老師,不由眼中閃爍淚花,“先生六十有四,在荒蕪之地孤苦伶仃······”
京城離儋州豈止千裏,除了書信他們無法了解到蘇軾近況,曆史專業的洛寒卻了如指掌。
蘇軾隨遇而安,他在儋州辦學堂,介學風,以致許多人不遠千裏,追至儋州從學。
宋朝一百多年裏,儋州從沒有人進士及第,但蘇軾北歸不久,薑唐佐就舉鄉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