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這步邁得不算大。”
打發走這幾個一直在聒噪的文臣以後,廳堂裏頓時清淨了許多。
朱桂讓人上了兩杯清茶,笑嗬嗬的對朱標說道:“大哥,咱們以前學儒,通篇都是在講大道理和學問。”
“這些道理有沒有用呢?自然是有的。”
“但大明疆域這麽大,天底下的百姓這麽多,不是光靠這些大道理就能過上好日子的。”
“百姓們需要衣食住行,需要各種各樣的商品和貨物,而不是那些空洞無力的文字。”
朱桂拉著朱標做了下來,言辭懇切的說道:“大哥,在我看來,咱們大明想要興盛的話,各行各業都或不可缺。”
“那麽問題就來了,這麽多行業,自然有做得好的,也有那做得差的,再加上行業性質不同,對人才的需求就會很大。”
“我之前說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其實每一行也未必就一定能夠出得了狀元,這個時候就需要底下的人往上衝了。”
朱標聽得有些迷糊,問道:“可這和你開設學府有什麽關係?”
朱桂拍了拍手,笑著說道:“關係大了去啦。”
“我之所以會開設學府,就是希望能夠為各行各業都培養出足夠的人才,因為隻有當行業裏的人才達到一定數量的時候,才會從裏麵湧現出真正的狀元,帶動整個行業都往前發展。”
他給朱標做了個比喻。
“大哥,咱們就以朝廷為例,朝廷的這些文武百官,全都是從科舉考試中選拔出來的,自幼飽讀四書五經,從小就接受儒家教育。”
“按理來說,這樣選拔出來的人才,應該能勝任朝廷的各種官職了吧,那些治國之策,也可以幫助大明強盛起來了吧?”
朱標想到朝中那些官員,心中微微歎了一口氣,搖了搖頭。
朱元璋和他都很清楚,朝堂上屍位素餐的情形比比皆是,沒能力的官員不在少數,但這種情況,他們也沒有什麽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