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些文臣們而言,朱標是他們心目中比較完美的大明儲君,非常適合將來執掌這個龐大的帝國。
因為朱標生母是馬皇後,他是嫡長子,這在推崇“長幼有序”的儒家思想裏,是非常受歡迎的。
儒家思想非常注重循規蹈矩,任何一點出格的事情都不能有,也不該有,朱標既然是洪武皇帝的嫡長子,那麽他就應該成為太子,繼承大明王朝。
而且朱標從小就開始學習儒家文化,先後有多位天下知名的大儒為他教授學業,本身就具備了文化上的認同感。
所以這些文臣們對朱標是寄予厚望的,他們迫切希望朱標能夠在儒家的教導下,成為一位仁義寬厚的明君,而不是像朱元璋這樣的冷酷帝王。
大明的文臣們在朱元璋手底下幹了二十來年,早就被這位冷酷無情、殺伐果斷的馬上帝王給折騰的苦不堪言,一心盼望著性格仁厚的朱桂能早日登基。
自從朱標被立為太子以後,東宮的這些屬臣們,為了能夠讓朱標按照他們所希望的方向發展,無不費盡心思、殫精竭慮,隻為了打造屬於他們心目中的“儒家天子”。
在遇見朱桂以前,朱標也確實是這樣去做的,一直都很循規蹈矩,寬厚仁德,讓這些文臣們大感欣慰。
可眼下,他們卻震驚的發現,自己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這位明君,竟然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想法,不準備按照他們設想的方向去發展了。
此時的朱標,就好像一個剛剛發現新大陸的孩子一樣,試圖甩開身邊攙扶之人的手,自己跌跌撞撞的向另外一條路跑去。
這怎麽可以?
這些文臣們簡直出離憤怒了。
為何太子你竟然變得不聽話了?你所學的那些儒家思想呢?
這種情況,頓時讓文臣們覺得,太子朱標正在逐漸脫離他們的掌控,這種感覺,讓他們感到十分不舒服,甚至是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