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聖二年,正是宋哲宗趙煦親政的第二年。
紹聖年間,北宋朝表麵看似和平繁榮,實際上是暗流湧動沉滓泛起,特別是在朝堂上,黨爭不止,動**不安。整個國家已是積弊甚深、沉屙已久,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而不得自知。
元祐八年九月,太皇太後高氏病逝,哲宗趙煦親政。
親政後的哲宗趙煦,出於對高太後的不滿和厭憎,一心想繼承其父神宗的遺誌推行新法,改元紹聖,任用新黨主將章淳、曾布、李清臣、楊畏、呂惠卿、蔡卞、蔡京、許將、林希、張商英、黃履等大臣,聯手對元祐舊黨人進行瘋狂的報複和打壓,追貶文彥博、司馬光、呂公著等人,司馬光、呂公著不僅被追奪贈官和諡號,連哲宗趙煦當年為他們親筆題寫的碑額和奉敕撰寫的碑文也被追毀。
貶謫呂大防、劉摯、趙彥若、蘇軾、黃庭堅、範純仁等元祐舊黨人,甚至下令除範純仁之外的呂大防等數十人永不錄用,一貶再貶。呂大防、蘇轍、劉摯等人先後被貶黜至嶺南;範純仁被貶至湖北,安置永州;黃庭堅先後被貶為涪州別駕、黔州安置;韓維罷官;蘇軾被遠貶於嶺南惠州,又進而被貶到昌化軍海南儋州;程頤也被貶往涪州;其他在世的元祐大臣也幾乎都被遠貶到嶺南。
嶺南是蠻荒之地,不服教化之地,山高路遠,山窮水惡,瘴癘橫行,對於被貶至嶺南的人來說可謂九死一生,即使不死也會脫層皮。黨爭愈演愈烈,以致於後來,新黨自己內部也上演狗咬狗的鬧劇,李清臣、楊畏、呂惠卿、刑恕、林希等先後也被章淳貶出京城,外放地方為官。
這場所謂的以恢複新法為號召的紹聖紹述,實質上隻恢複了元豐年間實施的條例,熙寧新法注重發展生產的內容被閹割了,所謂新黨,並沒有想著如何強國強軍,所有的的心思都放在了如何打擊報複元祐舊黨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