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晉第一奸臣

第72章 大乘佛法

白馬寺。

道信大師——也就是司馬道信的麵前擺著一遝文本。

看罷了這份文本,即使是年過半百的他也不由得捏了一把冷汗,試探著問道:“這...這是真的的嗎?”

文本上的內容,是西遊記第八回,佛祖講到三藏真經,大乘佛法的內容。

韓殿臣笑道:“大師說它是真的,它就是真的,大師說它是假的,它就是假的。”

事實上,朝堂上對佛門勢力的擔心並沒有差錯,這幫人的確是擺爛的祖宗,天塌下來也不能耽誤他吃齋念佛。

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紀,依然有許多人屍位素餐,每日參禪虛度擠占工作時間。

所以,為了更好地運用這支助力,韓殿臣決意在白馬寺和報紙上掀起一場沙門改革。

改革的重點,自然就是大乘佛法。

事實上,在唐代的時候,由於君權的威嚴重新被確認,不論是佛門還是道門,都沒有辦法繼續隱居玄談,依靠精神控製朘剝信徒,靠著百姓供養高高在上了。

為了謀求宗門發展,他們都有進行世俗化改革,譬如說道教的外丹派逐漸向內丹派改革,與武術、醫學融合在一起,被皇帝冊封“天師”等等。

而沙門改革則是由六祖慧能發起,從原本的“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變成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大大降低了沙門信徒的入門門檻,又有玄奘西行,為唐王朝帶來了寶貴的西域文獻資料,這才使兩教在經曆了隋末大亂後重新站穩了腳跟。

尤其是玄奘所作《波若波羅密多心經》,言簡意賅,背誦難度很低,頗得信眾喜愛,直至二十一世紀,依然在藏地廣為流傳。

這就是大乘佛法的核心——普世性,或者說普世價值。

久居沙門禪宗的道信大師當然能完全理解這一次改革的重要意義,他雙手合什,對韓殿臣鄭重行了個佛禮:“韓少保之佛性圓融,實在非老衲所能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