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雖然是都城,但也是有著護城河的。
但是,這個洛陽的護城河卻是和許多城池相比,防禦功能少了太多,幾乎已經成為居住在洛陽的達官貴人的景觀以及平民的生活水源了。
而且,由於京城洛陽人口眾多,所以,護城河上可不是防禦力十足的吊橋,而是一條寬大的石橋。
這麽以來,即便是有敵人進犯洛陽的時候,很容易就能用極少的兵力,封鎖石橋。但在平時,遇到突襲的時候,可是不好防守。
所以,楊烈直接就沒有把護城河納入正常的防禦手段中去,而是利用部下訓練時候的閑暇時間,直接從北邙山上,看了許多粗大結實的原木,做了許多堅固的拒馬,用於防禦守衛城門。
一旦遇到敵人突襲,隻要用很短的時間,擺開拒馬,加上兩出闕上的弓弩,以及他屬下的騎軍,這樣一來,有著屯兵固守城門,弓弩手遠程打擊,再有騎軍往來策應,楊烈相信,他防守的雍門,絕對不是很容易就會被攻破的,來犯的敵人不留下一片屍體,那絕對是不可能的。
這倒也不是楊烈安心與自己的城門候職責,真的就以此為自己的使命了。而是這些東西,很容易就能搬到楊寨的塢堡那裏去,同樣是守城防禦,塢堡比起洛陽地方狹小,更加容易防守。
他很清楚,洛陽如此之大,光是城門就有十二個,號稱京城十二門候。也就是說,隻要任何一個城門被人突破,他這裏就是守得再好,都是徒勞,除非所有城門都和他一樣,如此這般的嚴密防守。或者直接堵死那些城門,還要能夠守住熱河地方的城牆,才能守住洛陽。
但不用費心想想,就知道是還不可能做到的,更何況,隨後的亂局可是從城內發動的。他這裏即便是防守的再好,都是白搭,還不如借此機會,訓練一批人手,到時候用於防守家裏的塢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