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這麽一說,到是泰山王匡接口說道。
“如此不妥,天子駕崩,新君未立。貿然起兵進宮,名不正言不順。到不如調集兵馬,屯駐宮門,大將軍即在,又有兵馬威脅,大皇子登基已成定局,隨後,持詔命前往北邙屯騎所部,相必騎都尉不敢拒絕新君詔命,在說通鮑鴻同往,這就能收束屯騎校尉部和下軍校尉部,兩部精銳,以為助力,豈不是勝算頗多?潘隱那裏,暫且隱伏以作內援。小小蹇碩而已,喲了新君在,他一個宦官而已,還能翻天?“
何聽王匡這麽一說,到是相當讚同。當下就命王匡帶領他招募的千餘兵馬,以護衛宮禁為名,直接屯駐平陽門,順帶著接收了平陽門司馬的兵權。
這下原本躊躇滿誌,正在和諸位十常侍中其餘宦官商討另立新君的蹇碩,得知以後,大驚失色。而張讓趙忠等人,自然畏懼大將軍的武力威脅,轉而支持大皇子登基。
蹇碩無可奈何,隻好表麵答應,暗地裏另做他圖。
新君登基,楊烈作為秩比兩千石的騎都尉,向自然是要參與朝會恭賀新君的。
登基大典之上,由於新君年齡幼小,就有何太後稱製臨朝,大將軍何進和太傅袁隗輔政,錄尚書事。
朝會已過,楊烈出了宮門,直接上馬回營,並不多做停留。但他剛剛回到軍營,就看到鮑淩站在大營門口,告訴他說,自己的父親鮑鴻來了。
“使君來了?在哪裏?快帶我前去見他,雖然同在北邙,我這一段閉門練兵,到是見得少了。甚是想念使君。”
楊烈一聽鮑鴻居然主動來到軍營,盡管心裏有著疑惑,但還是高興的說道。
鮑淩帶領楊烈,在屬於鮑淩的從事小院,見到了鮑鴻,到是和原來一樣,並沒有多大的改變。
楊烈幾步搶上去,首先行禮說道。
“使君此來,許久不見,可要多住幾日,也好讓我早晚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