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秦國攏共也就隻有六百來萬人,十幾二十萬的人口,確實已經不是一個小數目了。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的話,羋宸對呂不韋的指控倒也確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隻是話雖然是這麽說沒錯,但是他這說話的方式,卻委實是存在了那麽一點問題。
就好像現在,在聽到羋宸的話之後,秦國朝堂頓時就炸開了鍋。
尤其是那些軍旅出身的將軍,在聽到羋宸的話之後,更是直接出言怒斥: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陽泉君豈可將軍國大事與黔首賤民畫等號!?”
“是啊,若非軍隊在前線作戰,我等又豈可在此高談闊論?陽泉君說相國此舉是為了自己名聲與喜好,未免太過偏頗了點!”
不單單是那些軍隊出身的武官,那些依附於呂不韋的普通文官,此時也全都站了出來,怒斥羋宸的言辭。
隻是怒斥羋宸的人數雖多,羋宸心中卻依舊是絲毫不慌。道理很簡單,別看這些人烏泱泱一大群很熱鬧,但是其中夠得上分量的,卻沒有幾個。
那些依附於呂不韋的文官就先不說了,呂不韋一倒,這些人立馬就會跟著倒下,因此他們的站台是不能為呂不韋增加任何能量的,因為他們本就是呂不韋派係的一份子。
至於那些武將……是,這些人確實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團體沒錯,為呂不韋站台也確實能夠增強他們派係的實力。但問題是,此時這些人之中,沒一個上得了台麵的啊!
此時的秦國的武將群體正處於一個青黃不接的尷尬階段,老一輩名將中白起已經去世,王齕病重,臥榻在床,根本無法參與政事。
年輕一輩的王翦此時又尚未立下功勳,說話沒有分量。因此算來算去,整個秦國的武將團體中,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僅有蒙驁一人而已。
若是蒙驁在場的話,羋宸或許還真的會因此而重視武將團體的訴求。可湊巧的是,此時蒙驁並不在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