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的祖父、父親都是開國元勳。他父親當過禦馬監掌印,他本人也是個進士出身。他本身還有舉人功名,但沒什麽才華,後來入仕為吏,一直沒升遷,如今是右僉都禦史(左都禦史)。
張忠本人是庶吉士、翰林編修。
而張家子弟,在朝中擔任官職地就不少了,比如張忠的堂哥張孝廉,現在就在戶部任郎中。還有張孝廉之前提拔起來地幾個門客,目前仍然在朝中擔任要職,譬如禮部員外郎張承謨、戶部左侍郎張懋,都是朝中老臣。
張忠的祖父曾做過禮部侍郎,乃大明朝初期著名的“文武雙狀元”;其父張邦昌做過戶部尚書,張家的關係網很複雜。
但是隨著張忠的叔父張永、張延齡等一係列人倒台,張家失去了靠山,張忠地祖父被罷官。而他自己沒有背景、沒有靠山,想繼續發展、隻能自己努力。他想做官、又缺錢糧。所以才來請求北伐。
不過張忠的能力似乎有點欠缺,朱元璋覺得他有時候太軟,遇事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張忠的侄子張永是個粗人,但有一顆赤膽忠誠的仁義之心,而且能幹。可惜這兩人,都不怎麽合適做官。
張忠離京時,帶著一群人浩浩****。
張忠走之後,朱元璋又召見了陳季擴,與他討論起西征諸事。
“陛下打算從哪裏出兵?”陳季擴拱手道。
朱元璋道:“朕準備先攻打寧遠衛城,再調集大軍渡過黃河。”
陳季擴忙道:“臣認為此計可行!寧遠城距離京師最近,而且寧遠城有堅壁清野的習慣,咱們可以輕易拿下城池。然後向北進兵,沿著長江北岸,攻略陝西腹地。”
朱元璋道:“朕已派人查訪,寧遠衛城的將領姓王名振,是個驍勇善戰的武官。此人是個難纏的角色,若是硬碰,恐怕要花費巨大代價。”
陳季擴道:“臣願意率軍去奪城,必能輕易破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