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明的內政,基本已經完成了對西南、對安徽省、河南省地統攝和控製。西北方麵,隻留下少量的軍隊鎮壓叛軍勢力、維持穩定。
而朱元璋地目光,已經從西北移向了中原腹地。西北的土地太貧瘠,不適合農業生產;而中原的富庶和豐饒,才能養得活那麽多軍隊。
所以他打算繼續往中原擴張勢力範圍,並在西域建立新的王朝,以便掌握更龐大的疆土!
……這次出塞,不僅有朱元璋率領地大軍,還包括西川的一支偏師,名叫“寧夏軍”。這支軍隊的主帥、便是張忠。
大軍沿著黃河岸邊緩緩行走,沿途遇到了零星的西涼兵。西北叛軍已被消滅大半,這裏已變得空虛。
大軍行進速度極快,傍晚時就抵達了寧遠城下。此處山脈綿延,地形複雜,寧遠城的位置在山穀中,四通八達。朱元璋便命令大軍紮營,並調撥軍械,準備在此修築營壘,等候西涼軍主動投降。
此役最關鍵的是,寧遠城的守將張忠。如何能收複寧遠城,將是決策的關鍵點。
大軍入夜之後,朱元璋召集諸文武議事,詢問了一番各項細節。
劉瑾站在大帳中央,躬身稟報道:“陛下,臣以為,寧遠城的張忠、張忠、張宗皋兄弟,其實早已是逆賊了。張忠勾結李景恒等叛逆,欲稱帝自立。如今張氏叛軍,尚有數萬殘部逃到了寧遠城,據說張忠正在招募部曲。
臣聽聞張忠曾多次勸降張宗懿、張輔、秦觀等人,希望他們棄暗投明,但他們拒不承認張忠。如今西北地區的軍閥割據,便與張忠密不可分。”
朱元璋微微皺眉,沉默了片刻,問道:“張忠在哪裏?”
劉瑾答道:“在城郊。”
朱元璋想了一陣,便吩咐宦官:“傳朕聖旨。”
劉瑾道:“請陛下示下。”
朱元璋便用毛筆寫了幾句話,念道:“奉天子詔曰:張忠、張忠、張弼乃逆賊,朕已誅其父母、族人,誅連九族、盡滅。張弼、張忠等罪證確鑿,已斬首示眾。爾等既為漢民,不可再助亂賊,若有違逆,必嚴懲不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