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明:多重隨身大佬,老朱求我登基

絡繹不絕

這場朝會持續半個時辰,各部司的文武官員紛紛稟報工作。朱元璋也逐條批複了一些奏疏,並令錦衣衛密探送往各省。

……次日早晨,皇帝地鑾駕便從北京出發,沿著西南方向的大運河,往京師去了。

大明朝地江浙一帶水網縱橫、航線繁雜,漕船穿梭其中、載客往來,比較適合運輸貨物、商貿。而且漕船可以繞路到南洋島嶼或者海峽,更快捷一些。

此外,沿途的驛館,朱元璋還準備建設一座規模不俗的行宮。

大運河的兩側,一般的村落、鄉亭,幾乎都荒蕪成了鬼域。而大運河上地驛站,卻漸漸變成了繁榮昌盛的市集。

沿岸的碼頭,也熱鬧了起來,大量的貨船停靠,往來商賈絡繹不絕。碼頭上的客棧酒樓,生意興隆。

這年頭沒有電梯,船上隻有吊腳木製的簡陋木板搭成的屋頂。朱元璋站在甲板上觀賞著沿途景象,感覺有點像後世的火車軌道。

不過古代沒有汽油燃燒產生的濃煙和噪音,空氣清新濕潤、非常舒爽。他身體不好,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換衣服洗澡,這樣對身體有利。

朱元璋站在船舷邊,望著茫茫水波,思索著自己接下來的計劃。

劉瑾與他分析過了,西北的形勢並不是壞消息,反而是機遇。張忠的兵力,在西北地區根本無法跟朝廷的精銳抗衡。

而且朱元璋也知道,張忠的實際控製區,在西南地區的某個州郡。

那裏既屬於西夏國,也屬於遼東,是西夏國最富庶的土地。張忠的軍隊主力,便駐紮在那裏。

按照西夏國的情報機構匯報,那裏的兵力應該在二十五六萬。

張忠的軍隊大概有一支八千人左右的騎兵。這樣一股龐大的敵人,對大明來說,不可能完全吃得下。

不過,若讓西北軍先撤退到遼東去,張忠再組織起兵馬反撲,也不會有太強烈的威脅。而且西北軍撤走後,整個西北地區的軍閥勢力便徹底垮塌,朝廷隻要收拾殘局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