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楊秋在就好了,憑借他的專業水準,解決這些難點還不是手到擒來,也不用我們在這裏愁眉苦臉半天了。”
有研發人員感慨出聲。
話音落下。
頓時引發其餘人的附和。
“對啊,要是那個年輕人在,按照之前的情況與進度,這個項目估計已經完成了,可惜,現在隻能靠我們自己,逐步攻克這些難點,速度便降低了不少。”
“多功能異形機甲運載車,這種概念性的東西,研發起來,果然不是那麽簡單的,我一個參與機械工程領域研發三十年的人,都看不懂一些難點,唉,還是當初楊秋在的時候,研發起來最為順利。”
“那個年輕人確實厲害,不得不服啊!我聽說他進了江城兵工大學,沒有進入我們設計院當中,真是可惜啊!要是他來的話,我們就很輕鬆了。”
“年輕人上大學才是正常的選擇,培養培養,以後能挑大梁的,現在來我們設計師,確實沒有必要。”
“咱們的進度很緩慢,要加把勁了,核心問題已經解決,這些邊角料的難題要是解決不了,哪還有臉繼續做這個項目?”
“......”
討論聲不斷回**。
眾人神情當中,皆是帶著幾分可惜。
當初楊秋在項目的時候,遇到難題,詢問一下對方,不久便會得到解決,他們作為科研人員,輕鬆得很,也樂得這番輕鬆。
隻是,隨著對方離開,進度變緩慢了下來,幸好核心問題已經解決,剩下的進度得以緩慢推進。
但他們也是費盡心思,一點也不輕鬆。
要是楊秋在就好了......
所有人的心中,不約而同產生這一想法。
許多人意識到這點,不禁啞然失笑。
他們這幫年齡至少在四五十歲的前輩,竟然如此依賴一個二十歲不到的年輕人,若是傳出去,還不得讓人笑話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