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於友咂舌於陸宇飛生前奇遇:“大神廟裏高手雲集,陸哥入職半年就晉升部門經理,難怪會成為全球網紅。”
陸宇飛不禁笑歎,晉升部門經理,純屬運氣。
起因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尋找正十八麵體異心鎳單晶原料。
國家試驗室三江站負責人徐一兵都投降了,陳正良組長卻把任務交給職場白丁陸宇飛。
按徐一兵的說法,這項任務本身就是羽嘉揚又一次出格的“玩”。
關於“玩”的說法,也得到石夢蘭的印證。
她說,在陵水新區建設國家試驗室三江站,名義上是科技部與羽嘉揚共建共享,但其實科技部隻享受權利,不承擔義務。
既要求羽嘉揚以海量資金無底線保障三江站運行,又要求三江站一切科研成果無條件歸科技部所有。
羽嘉揚僅有2項“權利”。
一是,羽嘉揚可以知曉三江站的科研成果。
二是,羽嘉揚每年可向三江站下達1個科研項目。
說得直白點,羽嘉揚的做法,根本不像企業,倒像是一名狂熱的科技發燒友,甘願像流水一樣花錢,似乎隻為了看一眼科研報告書過過癮。
羽嘉揚每年下達三江站的項目往往也都“劍走偏鋒”,隻是這一次特別出格。
所以,三江站硬著頭皮向全球發布“正十八麵體異心鎳礦”采購信息後,很快就淪為業界笑柄。
業界周知,天然鎳礦晶胞是立方麵心結構,體心結構聞所未聞,“異心”更是外行話。
不過,三江站到底是國家級試驗室,徐一兵在業界的實力也絕非浪得虛名。
他們決定改用試驗方法重組晶胞結構。
電解、羰基化等傳統方法,超低溫、超真空等新方式方法,窮盡所有適用條件,造出了一種“體心”結構的鎳晶胞,但在處理“正十八麵體”和“體心”位置問題上,遇到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