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城
然而,讓經年始料不及的事發生了。由於靖王已經宣布登基,對於經年複還的消息,人王故舊多保持了觀望態度,他們在觀望這對叔侄權力之爭的走向。向經年宣布效忠、第一時間表態的,多為邊境守將,這些人匆忙打點行裝,信誓旦旦地向智遠城進發。
其實,因勢利導,出現這種情況不難理解。中原諸將地理位置優渥,糧草足備,不管誰是主子,對他們的現有情況影響不大。但邊區情況就迥然不同了,基本上都是苦寒之地。平時外有戎夷蠻族虎視眈眈,內有時刻來自燦陽的權力傾軋,弄不好就會稀裏糊塗地被撤換或者掉腦袋。而且自始祖人王便定下鐵律:邊境守將無王令不得隨意調動。所以,這些邊關守將的命運就注定了,要麽被中途換掉,要麽在邊地了此一生。
可是,此刻情況變了,如今勤王令一出,情勢大變,可以名正言順離開這苦寒的邊邑了。這是少有見識的人就可以看出來的事,目光長遠點的,認為經年是僅存的皇子,一旦勤王有功,從此翻身加官進爵也是大有可能。
所以,賭一把的人也不在少數。就算混得不好,最差的情況和現在也差不了多少。不管了,就這麽決定了!
勤王令一出,好的方麵固然是人心匯聚,力量聚集,同時也帶來其他深遠的影響。首當其衝的是臨近的煙陽王、鬲津候,這些“四王之亂”的始作俑者不會放任經年做大,很快就有了動作。其次,經年過早地暴露出來,進一步加劇了靖王和興王等集團內部的權力鬥爭,幕後的勾心鬥角開始逐漸走向了台前。第三,經年的高調回歸,一下就吸引了中州各勢力的注意,為忘川從海外返回中州創造了時間和空間條件。最後,大批的戍邊力量湧入中原,邊塞小股力量趁機侵入,盤踞在天府地周邊,給百姓帶來巨大苦難的同時,也使以後的中州勢力角逐更加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