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走
承栩故意避讓不假,試探敵將虛實也是真的。三十個回合過後,對三爺的水平他已經摸得八九不離十,便不再拖延,策馬便走,佯裝不敵。三爺看準機會,豈肯放棄,揮刀便追。
文東久經戰陣,一眼就看出要壞,連忙呼喊三爺。然而,一切都晚了。
說時遲,那時快,承栩回身隻一槍就刺中了在後麵緊追不舍的三爺喉嚨,三爺應聲落馬,血濺三尺。主將折損,守軍一陣騷亂。昊焱揮軍掩殺,大敗文東所率前軍,隻得慌亂退回智遠城。
趙州在城下紮營,並未立即攻城。
三爺戰死,經年聞之不語。他沒打算讓文東和自己的三哥能支撐多久,因為他知道他們陣中多是些新招募的士兵,本意也就是鍛煉一下,拖延一下煙陽軍攻城的速度。所以,文東戰敗他是不意外的,甚至三爺的死他也並不意外,因為他的這個三哥並不適合戰場的征伐,但敗得如此之快是出乎經年意料的。另外,感情還是有的,畢竟相處一年多,折了在山裏一直與自己最親近的三哥,經年心裏也說不出什麽滋味。
麵對首戰失利,奎爺再次展現了麵對興軍時的悲觀,默默流淚。經年安撫完奎爺的情緒後,召集了眾人,商定下一步計劃。
經年的計劃是撤退。
自己的軍兵缺乏訓練,這已肇其端。雖然之前楚英加固過智遠,但這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這座小城城牆破落,低小老舊的事實。在如此開闊的地帶三麵受敵,更何況對麵是三萬精銳的煙陽大軍,無異於螳臂當車。再加上首戰就敗,士氣受挫,所以撤是肯定的,但撤向哪裏成了討論的重點。
大人一夜之間崩塌,中州局勢變亂,暗流湧動,強敵環伺,敵我難辨,能去哪裏?
討論意見大致分為三種:作為楊城守將,慕斯力主撤往楊城,那裏城防堅固,可固守待援;溪楓建議撤往最近的溫城。溫城在即翼山和智遠縣後方,路途短,不容易被伏擊;錦佑想了良久,越權提出建議班師撤往九華城的決定,同時派人請示封都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