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天才剛剛亮,霧氣還未散去,但湖南省巡撫衙門大堂內已經坐滿了人。清朝皇帝大多勤政,在皇帝的影響下,各省的官員都很勤勉,大清早起來商議事情是行之已久的慣例。
湖南巡撫駱秉章坐在首席,神情嚴肅。見大家都到齊之後,駱秉章從懷中拿出一張狀紙,往桌子上一擺,說道:“諸位,這是一封善化鄉民的告狀書。裏麵講到善化知縣謝某,巧立名目,擅自加征地丁漕折。百姓傾家**產也不能完納,隻好告狀,請求減少地丁漕折的征收。謝某又阻擾百姓告狀,前幾天還派人打傷了十幾名前來長沙告狀的老百姓。對於這個事情,大家有什麽看法啊?”
駱秉章的話音剛落,按察使兼糧道謝煌就站起身來,對著駱秉章大聲說:“地丁漕折萬萬不可減征。減征不可能提高百姓繳納的積極性,反而助長了他們的囂張氣焰,導致稅收減少。與其減征,不如多征。對於那些抗拒征收者,該抓的抓,該殺的殺。這樣,拖欠的地丁漕折馬上就能收上來。”
駱秉章斜視了他一眼,不緊不慢地反駁道:“減征百姓都不大願意交,多征還會交嗎?這不是逼百姓造反嗎?今年地丁漕折征收的形勢非常嚴峻,如果不設法改革,恐怕連一錢銀子也收不上來。到時候,湘軍的軍餉從哪裏來?”
麵對駱秉章的質問,謝煌依舊顯得不以為然。為了減少改革的阻力,駱秉章決定進行一係列人事調整。
按照慣例,糧道都是由按察使兼署。駱秉章則另外委任了一個姓徐的人擔任糧道,謝煌因此無權主管減征地丁漕折的事。另外,駱秉章又將那個惹事的善化知縣撤職。這樣一來,改革的阻力基本上被鏟除,駱秉章也就放心地讓左宗棠去實施減征地丁漕折的新政策了。
此時的左宗棠雖然官品很低,但深得駱秉章的信任,湖南的軍政財權,實質上都掌握在他的手中,駱秉章隻是垂拱而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