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劉心武妙品紅樓夢:全五冊

缺中秋詩俟雪芹?玉田胭脂米

晴雯、司棋她們究竟怎麽樣了?記得我少年時代讀完第七十三回和第七十四回以後,忍不住匆匆往後翻,對這第七十五回和第七十六回,很難產生興趣。後來,自己在人生途程中經曆得多些了,才懂得一個人也好,一個家族也好,甚至一個種族也好,其命運,是一個過程。隻關注那最後的結局,不能忍耐那通往終點站的過程,是缺乏對生命的尊重的表現。

在狂風暴雨般地抄揀大觀園後,曹雪芹刻意嵌入了這陰靈長歎、笛音淒苦的兩回慢節奏文字,來營造出“更大的風暴還在後麵”的悲劇氛圍,這是文本的又一跌宕,並且埋下了更多的伏線。

第七十五回和第二十二回一樣,脂硯齋明確指出,曹雪芹未能最後完成。第二十二回最後部分文字錯亂不全,缺幾首燈謎詩;第七十五回則“缺中秋詩俟雪芹”——缺少的內容需要等待曹雪芹抽工夫來補上——這不是評點的口吻,而是編輯記錄工作進程的語氣。事實上脂硯齋首先是曹雪芹撰寫《紅樓夢》的編輯,她在第七十五回前麵的那句“俟雪芹”前頭,有更確鑿的編輯手記:“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對清。”

乾隆二十一年是丙子年,公曆1756年,那一年曹雪芹大約三十二三歲。他寫完了第七十五回,脂硯齋根據原稿進行謄抄——曹雪芹的原稿可能勾改得很亂,而且是用行草書寫,一般不熟悉他字跡的人難以辨認——謄抄後再跟原稿核對,那麽她就在那一年五月初七日,把這一回的文字核對完了,敘述性部分已經非常完整,隻缺其中寶玉、賈蘭、賈環的三首中秋詩。脂硯齋習慣於邊謄抄邊寫批語,多數情況下,由於她已經編輯過後麵的章回,因此會把眼下的情節跟後麵的故事聯係起來發議論,她當時並沒有故意向“看官”透露什麽的心理,隻不過是想到什麽就說點什麽;但有時候,她也會因為還沒有編輯到曹雪芹往下所寫的文字,對眼前的人物表現和情節發展產生誤會,寫下一些並不符合曹雪芹意圖的錯誤評語。不過,她幾年裏麵不斷編輯著曹雪芹的新稿,也就不斷更新著自己的評語,她勇於把原先不恰當的批語保留下來,然後再以新的批語糾正,比如對林紅玉(小紅)的幾條批語就是這樣,一直流傳到今天,進入我們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