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三十七回起,故事有了一個新的起點。大觀園裏成立詩社了,由探春召集。第一次活動是詠白海棠。這白海棠不是地栽的喬木海棠,而是盆栽的草本海棠,俗稱秋海棠。秋海棠一般是紅色的,白色是變種,比較少見,因此賈芸拿去孝敬寶玉。寶玉等人不及看花,隻是聽說,就詩興大發,吟誦起來。
各古本從二十九回到三十一回,正文均無批語,三十二回到三十五回僅個別本子有少量批語,這對我們進行研究是個損失。究竟是母本裏就沒有批語,還是過錄的過程中被抄手忽略,還不能確定。但從三十六回以後,批語又豐富起來。在第三十八回裏,有幾條批語尤其值得注意,現在介紹給大家。
賈母來到藕香榭,回憶起小時候他們史家花園裏,有個類似的枕霞閣,她那時跟史家的姊妹天天去玩,有回淘氣失腳從竹橋上掉到水裏,差點兒淹死,被救上來又讓木釘把頭蹦破,至今鬢角上還留下指頭頂大一塊窩兒……鳳姐借機獻媚,說那窩兒是用來盛福壽的,把賈母和大家都逗笑了。這時脂硯齋批道:“看他忽用賈母數語,閑閑又補出此書之前,似已有一部十二釵的一般,令人遙憶不能一見。餘則將欲補出枕霞閣中十二釵來,定[豈]不又添一部新書。”這條批語傳遞出的信息,分解開來就是:
一、《紅樓夢》的文本具有家族史的特點。書中的“現在時”故事,不僅可以往前延伸,也可以往後延伸。
二、脂硯齋與書中賈母原型,同屬一個家族。“真事”隱去後,以史家的“假語”含存。實際上賈母的原型是康熙朝蘇州織造李煦之妹,嫁給曹雪芹祖父曹寅為妻,而史湘雲的原型則是李煦的孫女,曹雪芹的一位表妹,也就是李氏的侄孫女。換過來說,則李氏是史湘雲原型的祖姑。書裏所設定的賈母和湘雲的關係,正與此吻合。第三十八回寫賈母到了藕香榭,命人念出柱子上掛的黑漆嵌蚌的對子,曹雪芹特意寫由湘雲念出。由此也就再一次證明了,不但書中的史湘雲原型是曹雪芹祖母家族的一位李姓表妹,寫批語的脂硯齋也就是同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