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劉心武妙品紅樓夢:全五冊

不要忽略過場戲

全書一百零八回,那麽,五十四回恰好是一半。寫到這裏,賈氏的盛時光景達於頂點。第十三回秦可卿給鳳姐托夢時說:“萬不可忘了那盛宴必散的俗語。”最後又念了一句偈語:“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這都體現著曹雪芹的總體構思,高鶚的續書恰恰是在這最關鍵的地方,違背了曹雪芹的原意。我在本係列第一部裏用了不少篇幅,分析出書裏故事的時間背景:從第十八回以後一直到第五十四回,都是寫的乾隆元年的事情,“一春已去”;從第五十五回到第六十九回,則是乾隆二年的事情;“二春去後”,從第七十回往後進入“三春”;估計在八十五回左右,就會寫到“三春去後”群芳流散的大悲劇。

五十一回後半部分到五十二回,又重點寫晴雯。如果說前麵第三十一回“晴雯撕扇”主要是突出晴雯“由著自己性子生活”的人格特點,那麽,五十二回裏“晴雯補裘”,則展示了她人格中的另一麵,那就是在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的前提下,又有急人所難、勇於承擔的高貴品質。她為寶玉病補雀金裘,並不是一個女奴在效忠自己的奴隸主,她和寶玉之間有一種淳樸自然、平等互賞的友情關係,這在第八回第一次描寫到她時,已經定下了基調:寶玉從梨香院醉酒而歸,她埋怨寶玉哄她研了那麽些墨卻等了一日,又爬高上梯貼鬥方弄得兩手冰涼,寶玉聽了忙給她渥手。第五十二回她掙紮著為寶玉補裘,是為知心互賞的朋友“兩肋插刀”的義氣俠行。

有意思的是,曹雪芹寫晴雯,又是把她人格中的光輝麵和混沌麵糅合在一起來寫的,這是最難的寫法,而他竟寫得那樣的自然,那樣的天衣無縫。聽到墜兒有小竊的行為,她如一塊爆炭,立刻發作,大施酷刑,不等襲人歸來,甚至也不待征求寶玉意見,便自作主張將墜兒立馬攆逐。晴雯嘴裏時常喊出攆這個出去攆那個出去的話頭,可她竟全然沒有自我保護的憂患意識,懵懂地以為自己既然是賈母喜歡的,到寶玉身邊又甚得寶玉欣賞,是絕無被攆逐的可能的。她不但常常以攆逐別人為口頭禪,自己賭起氣來,也常毫無所謂地讓寶玉攆她。命運就是那麽詭譎,到第七十四回以後,被盛怒的王夫人率先攆逐的,反而是她,寶玉也無法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