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溫暖和煦的日子,密豐農場辦的牌子在鞭炮聲中正式掛了出來,地點就在密豐會館。緊接著,一個爆炸性的消息震撼京城商圈,密豐農場價值百萬兩銀子的采購項目隆重登場。
農具類,鋤頭、鐵鍬、爬犁、背篼、鎬子等等 。生活物資,大米、白麵、粟、布匹、絲綢、鐵鍋、油鹽醬醋茶等等。材料類,木材、精鐵、砂石、銅料、錫料等等,設備類,鐵爐、機床、磨碾、水車等等。牲畜類,牛羊馬豬等等。還有大量外包業務,比如運輸、印刷、模具等等。除了這些農場建設需要的方方麵麵物資,還有涉及軍事的火藥、火銃、鉛彈等等。采購項目品種繁雜,數百個品種,而數量也相當可觀,很多數量後麵列了個萬字。比如,鋤頭三萬把,背篼兩萬隻,實際價值五十萬兩以上。
很多產品楊易原打算自己生產,但是目前條件有限,隻能外購。
商機啊,任何一個商人能拿到一個項目都能賺不少錢。而且,注明了簽訂契約,按契約付款。任何商人,不論背景,不論貧窮,隻要能提供質優價廉的產品都可以來洽談生意。
尤其是這種公開招標的辦法,開創了新的商業模式。就算皇宮采購也是安排負責采辦的太監去找商家買貨,從來沒有公開招標一說。
采購的多少也多少顯露出主人家的實力。古人講究財不外露,也很難做到像楊易這樣公然大肆采買。其實,在這私人財產很難得到保護的明末,公開招標對楊易而言也是無奈之舉。因為財力、人力有限,要想大幹快上的建設好農場,就必須有非常手段。通過招標可以盡量實現采購價格的優惠,更重要的是可以像後世那樣讓商賈們墊資做做事,實現以較少的資金撬動龐大的項目建設。
公開招標的方式在大明是頭一遭出現,楊易心中多少有些忐忑,不知道會不會“水土不服”。為了打消人們的顧慮,楊易還盡可能的展現自己的實力,將自己的產業和營收能力略作誇張的公布了出來。養殖場、皮革作坊、肥皂廠都一一羅列,還有密豐農場的建設力度和規劃前景。當看到眾多商賈紛至遝來時,楊易的心才踏實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