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漢靈昭烈

第75章:神乎其技

丁路和袁淳風已經等了整整三日了。

除了每日在唐恪大人的府中好吃好喝,他們什麽也幹不了,隻能等。

等著新任宰相何栗的召見。

唐恪唐大人並非不盡力,他讓袁淳風二人帶著自己的親筆書信去見何大人,又親自登門,但都沒見到何大人。

何栗真的很忙。

作為一個讀而優則仕的典型代表,何栗在二十七歲就在殿試中一舉奪魁,以狀元的身份踏入了仕途。

大魁天下後,何栗的仕途雖也有起伏,曾被外放入川知遂寧府。但憑借幹練的作風和卓越的政績,何栗很快被調回京城,出任禦史台中丞,成為言官之首。

在此任上,何栗幹得最大的一件事,就是連上七道奏折,終將“六大國賊”之一的王黼及其一黨扳倒,名震朝野。

靖康元年,何栗以資政殿大學士領開封府尹。但上任不到十日,隨著唐恪被罷相,年僅三十七歲的何栗終於被推到了百官之首的位置。

這是多少讀書人一生的夢想,更是眾多入仕者終其一生,卻可望不可及的位置。

然而,在這風雨飄搖,大廈將傾的亂世之秋,這個宰相之位卻已是眾人唯恐避之不及的風口浪尖。

何栗知道,在這個時候,坐上這個位置意味著什麽。但即使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身為士大夫的自己也責無旁貸。

何栗也知道,在非常時期必須要用非常手段。

所以在他尚未拜相之時,就力諫官家,將天下分為東西南北四道,授予四道總管軍政大權,所有在總管府轄區內的軍隊都受總管的節製,以便統一協調各路抗金之事。

這實際上是對宋朝原有政治結構的一種顛覆,這四大總管擁有的權力和地盤,甚至比唐朝的各大節度使更甚。一旦金兵退去,各道總管就很可能尾大不掉,再現藩鎮割據的亂局。

這要是放在平時,敢如此進言必被視為大逆之罪,但麵對迫在眉睫的金兵之患,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