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向晚,完顏傑律出了客棧,一路向州衙而去。
他已在相州逗留了三日,大事能否成功,也就在今夜了。
完顏傑律對此行已是成竹在胸,因為在見康王之前,他已經見過了康王身邊最重要的一個人。
他知道這個人足以左右康王的想法,而他卻能左右這個人的想法。
這個人就是兵馬副帥汪伯彥。
汪伯彥之名,完顏傑律早就耳聞。此人家境貧寒,卻少有才名。雖然直到三十四歲才得中進士,但靖康元年,憑借獻上的《河北邊防十策》深得官家賞識,被任命為直龍圖閣,知相州。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完顏傑律帶來他兒子的親筆書信。
原來,汪伯彥的兒子汪召嗣在汴京任軍器監丞,掌管軍械的製造。汴京外城告破,汪召嗣就成了金軍的俘虜。
汪副帥見信如見人,也頓時明白了對方的來意。愛子心切的汪伯彥立即答應了完顏傑律的要求,著手安排會麵一事。
其實,就算金人沒有兒子做人質,汪伯彥也會力勸康王避戰。隻不過,如今金人是需要康王投降,投降和不戰其實又有多少區別,無非是字麵上留些顏麵而已。
趙杦本來不想見這位金國密使。剛剛兩道詔書已經搞得他頭昏腦脹,接著又為該兵往何處而撓頭,實在是不想再自添煩惱。
不過聽聞來人是金國王子,趙杦還是改變了主意。
汪伯彥特意將兩位殿下的會麵,安排在了後院的內室之中,除了自己陪同之外再無他人。畢竟這也不是什麽見得了人的勾當。
香爐中煙熏嫋嫋,幾案上茶香氤氳,兩位殿下終於見麵了。
“素聞康王少年英才,今日一見果然氣宇非凡,他日必能龍騰九霄,不可限量。”完顏傑律一開口就把康王誇上天。
“過獎過獎,小王何德何能,如此謬讚實不敢當。”趙杦連忙客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