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書珩雙膝跪地,脊背直挺,朗聲說道:“三個月前臣帶著吳頃吳刻抵達邊陲,鐵騎營是什麽樣子?”
他神色凜然,一字一頓。
“內外勾結,混亂不堪!”
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屏住氣息,凝起精神,靜靜地看著這位命途多舛卻運旺時盛的天之驕子。
文武百官裏不少都親眼目睹過十年前九歲的子書珩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意圖修改律例的群儒而成為大涼最年輕親王的壯舉,過了五年之久,世人都以為他自甘墮落,早已泯然眾人矣,但在他跪地抗爭的此刻,大家又情不自禁地擦亮了眼睛,暗暗猜測處境堪憂的他能否再創巔峰,扭轉乾坤。
子書珩眼裏閃著明銳的光,發起了他的第一問:“陛下可知重整一個內憂外患的軍隊需要多長時間?”
子書禎坐在龍椅上,眼神寒峭。
當然子書珩也沒有想要他回答,他隻停頓了短短一瞬便繼續說道:“臣不知寧靖侯肅整軍心潰散各有所求的三十萬大軍需要多長時間,臣用了七天。”
他語氣沉著。
“暗無天日,血流成河,無比漫長的七天。”
“臣剛到邊陲,手握虎符,鐵騎營三十萬大軍,隻有區區三千人肯聽令於臣。那其他二十九萬七千人呢?”他冷笑一聲,“避不與臣相見,卻在暗中勾結外敵,意圖借龐夏之力將臣抹殺!”
他頓了須臾,而後肅聲向天興帝發起第二問:“陛下熟讀兵書,可否告知臣在那種境地該怎麽辦?”
子書禎目光陰鬱,依舊不發一言。
戰場上的腥風血雨仿佛就在眼前,子書珩露出哀慟的神色,“興啟五年三月二十一日,這一天,足以讓臣銘記一生。那是臣與龐夏的第一次交鋒,臣與願意追隨臣的三千將士被龐夏兩萬精銳包圍,臣絞盡腦汁,劍走偏鋒,破釜沉舟,以一千人誘敵深入沼澤,才在十麵埋伏的殺機中窺得了一絲生機。這一戰,龐夏兩萬精銳全都陷進了那片沼澤地裏,無一生還,可跟他們一同在泥濘中沉眠的,還有那三千位鐵騎營將士中的兩千三百六十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