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書禎當即抓住這根救命稻草,誠摯道:“丞相請講。”
師長夷胸膛挺拔,任憑旁人被子書珩打動到何種境地,他卻是一成不變的冷靜沉著:“施行更戍分權法是先帝的遺願,內閣既已商議妥當,便代表其適用於現階段的大涼。大將軍王既然誠心交出虎符,那便是再好不過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避免出現諸如叛將雷錚此類的情形,三軍虎符都需收回重置。按照更戍分權法,三軍統帥隻持有一半虎符,另一半則由大涼君主保管,唯有虎符拚合完整,才能夠調發千人以上的軍隊。臣以為,推行虎符分權刻不容緩。”
丞相是子書珩的老師,如今竟鐵麵無私地幫陛下說話,文武百官都替子書珩感到不值,但子書珩卻是鬆了一大口氣。
他此番一改委曲求全的作風,鋌而走險當著滿朝文武的麵逼子書禎妥協,為的是護住吳頃,可他最擔心的就是激怒子書禎。伴君如伴虎,子書禎一旦被逼急了,會否拋棄明君形象做出暴君的舉動也未可知。
師長夷恰如其分地給了子書禎台階下,巧妙地化解了雙方的矛盾。
子書禎手指又把玩起了那串朝珠,方才的錯愕震驚**然無存,他氣定神閑問:“海閣老對此事有何看法?”
海遲庸博古通今,把這局麵看得十分透徹,忙說:“臣附議。”
子書禎點點頭,喚:“寧靖侯,平陽王。”
“微臣在。”
兩人立刻將虎符雙手呈上,子滿親自走到他們麵前,將三軍的虎符收了起來。
子書禎了了一樁心事,擺手道:“都起來吧。”
“謝陛下。”殿內跪著的文武百官紛紛站起身來。
“更戍分權法設監軍處,還需要一位嚴格推行製度的監軍大臣。”師長夷看著海遲庸說,“不知閣老可有合適的人選?”
海遲庸一生都在為子書一脈籌謀劃策,是否賢能暫且不提,既然子書禎還坐在君主的位子上,他便理應捍衛子書禎的皇權。他附手說道:“依臣所見,大將軍王神機妙算,戰功赫赫,坐鎮監軍處是再好不過了。吳將軍既然在鐵騎營的聲威頗高,不妨暫代大將軍一職,待陛下挑選出更合適的人選,再接任之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