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所說的商道成型,用現代人的思維來說,就是商業市場成型,在封建王朝,雖然有各種商會、商幫等等體係,但絕大多數其實就是個空架子,一個成型的商業市場,除了買和賣的關係之外,更重要的是實業!
隻有實業,才能興國。
隻有從事生產的商人,才是大明朝不可或缺的存在。
解縉說得並不深刻,但小小年紀能悟到這一點,除了見多識廣之外,這腦瓜子肯定異於常人。
朱標欣喜若狂,有種想要**解縉的衝動。
如果把現代人的思維才智教授給解縉,十年之後的解縉又能給朱標帶來怎樣的光景呢。
他正想著,講台之下,已經有人采取了行動。
解縉發完言,向眾人作揖而拜,還沒退下去,坐在最前排的一名官家便起身親自相送。
這名眼疾手快的官家來自揚州,他的座位上掛著名牌,正是揚州知府,劉瑞榮。
作為京畿地區的官員,大部分都遭遇了財政政績的瓶頸,如果想要有些拿得出手的政績,替朝廷選拔人才,無異於最好的選擇。
眾官員見已經有人下手,心裏都恨得牙癢。
這樣的場合,如果為了個學子一擁而上,那可會失了官家臉麵,所以,他們隻能幹看著,盼著論政結束後,再與解家好好聊聊學籍問題。
整個會場因為有解縉這顆玉珠在前,往後的學子幾乎都論不出個耳目一新,絕大多數都是中規中矩,無甚心意,直把朱標聽得打起了瞌睡。ʅ( ・´‸・`)ʃ
不知過了多久,眾人皆有些疲了。
林遠圖見往後的學子們似乎說不出其他有用的觀點,便向眾人宣布今年的姑蘇論政就此到此。
朱標以為論政到這裏就結束了,正準備起身離開,就看到一群小廝在林遠圖的安排下,向參會人員呈上了各種蘇式吃食。
“朱兄,隨我來一遭。(≖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