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串門的三嬸
有句古話說得好,一樣米養百樣人。這世上,有人好喝酒,有人嗜賭博,有人愛下棋,有人喜養鳥,而我的三嬸娘,卻是一個極愛串門子的人。也許你會說,愛串門子的人多了,鄉下人家,吃飯時端著碗都要走三家呢。您說的這些愛串門子的人,跟我三嬸一比,那可都是小巫見大巫了。就說吃飯端碗走三家這事吧,有一回中午吃飯,三嬸照例端起飯碗串門子,從村頭一直串到村尾,回到家時,看見三叔和孩子們仍然坐在桌子上吃飯,就說:“你們這一餐飯可吃得真久啊,我都串了一大圈回來了。”三叔沒好氣地說:“你也不看看天時,我們現在是吃晚飯哩。”
我的老家,在湘鄂兩省交界處一個叫南紅村的地方。村子裏有百餘戶人家,因為三嬸家孩子多,生活負擔重,他們家幾乎成了全村最窮的人家。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村裏家家戶戶都蓋起了紅磚瓦屋,唯有三嬸家仍然住在土磚茅草屋裏。但三嬸並不哭窮,整天嘻嘻哈哈,忙完家裏家外的活計,稍一得閑,就打著飛腳往外跑。幹啥去?串門子唄!
有人說,人串門子惹是非,狗串門子挨棒錘。可三嬸串門子並不惹人嫌,反倒受人歡迎。為啥?因為她串門子隻嘮家常,不傳是非。來到東家,東家在擇菜,她就把屁股往地上一坐,一邊幫人家擇菜一邊講閑話;來到西家,西家在喂雞,她就一邊幫著往食盆裏添米糠,一邊話家常。去到她家,如果三嬸不在家,站在屋前大樹樁上喊一聲:“三嬸,家裏來客人了。”三嬸必定從村裏哪戶人家應聲而出,一臉歡喜地跑回家。
有一年秋上,收完晚稻,剛閑下來,一天,三叔牽著老牯牛在屋後的田埂上吃枯草,忽然看見自家屋頂冒起滾滾濃煙,叫聲不好,拔腳就往家裏跑。剛到家門口,土磚茅草房就在熊熊大火中轟然倒塌。三叔左右一瞧,不見三嬸,人就急了:“糟了,我老婆子還在屋裏沒跑出來呢。”就放聲號啕,“我可憐的老婆子哎……”剛叫了這麽一聲,三嬸就不知從哪家屋裏跑了出來。大家夥一看,又驚又喜,問她去哪裏了?三嬸說長庚媳婦不是坐月子嗎?我陪她嘮嗑去了。大家就鬆了口氣,誇她福大命大,要是坐在家裏,這會早被燒著了。三嬸正拍著胸口慶幸,三叔一個老大的耳刮子刮過來:“你這婆娘,如果不是你東串西串,家裏會失火嗎?以後再看見你串門子,非打斷你的腿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