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非標準答案: 四鄰不安

10

按照習俗,段玲玲昨天去世,最晚明天就要火化。周先生說:“事情還沒有談清楚,急著火化做什麽?你們不具備條件,就不該開這條旅遊線路,方圓幾百公裏沒有人煙。我就不信,我太太的事情是個例。”這是要談賠償了。

當地旅遊部門的負責人大概覺得賠償的內容不宜讓我和擷梅知悉後傳播出去,便稱讚了一番這兩位遊客助人為樂的精神,說我們的任務已經完成,然後叫了司機來,讓他載我們去醫院附近一個叫“胖大叔”的著名餐廳吃特色風味美食,以酬勞陪同之功。

經過一整夜和一上午的折騰,我們都餓了,擷梅見了牛羊肉更是胃口大開,卻沒有忘記在每道菜動筷之前拍照片。我勉強吃了幾口雞肉,忽然放下筷子,疑惑道:“不對啊。”我伸手拿過她的手機,翻出她在九彩灘拍的照片,指給她:“童娘娘說她沒有看見段玲玲下車,但你看這張照片,她不正望著她女兒向山後走嘛。”

擷梅將照片放大仔細端詳,的確,童娘娘雖然戴著墨鏡,但視線應當是追隨著女兒的。這是擷梅舉著手機橫掃的一張全景照片,童娘娘母女出現在畫麵的一個角落,那應當不是人群聚集的觀景區域,一般人沒必要走到那頭去。

“這是怎麽一回事?童娘娘為什麽不承認自己知道女兒下了車?”擷梅自言自語,接著給出答案,“想要推脫責任?以便得到更多賠償?”

我不作聲,也許,童娘娘的確有這樣的想法。意外發生了,女兒無法挽回,何不讓她最後再產生一點兒價值?童娘娘從武漢調回上海以後,隻有這麽一個殘疾女兒,段玲玲照理不可能有理想的工作,童娘娘家經濟不會太寬裕。我甚至殘忍地想,段玲玲離世,童娘娘倒能得到一點補償,並且從此隻需專注於外孫女的培養,負擔反而減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