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意義上來講,受害者達到3人及以上,並在作案期間有‘冷卻期’都可定義為連環凶殺案。”
“連環凶手通常有幾個比較明顯的特征,相同的案發現場,相同的作案模式,相同類型的受害者。”
“如果是初期連環凶手第一案往往會與眾不同,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凶手是在不斷地學習進化。”
“隨著經曆‘冷卻期’,越往後行凶模式變越發固定,往往可以在不同受害者身上找到完全相同的死亡當時。”
“總體上來說,激發凶手殺戮欲望的要素是不變的,譬如本案三個案發現場從來不缺兩樣東西——醉酒的受害者與受害者右前臂上的疤。”
“在本案中凶手屬於遊**型殺手,不受地域限製的同時尋找同一類型受害者,‘冷卻期’過短,有崩潰現象。”
“遊**型殺手的特點是作案地點不具備規律性,跨度大,跨服長,間隔不同地域,不易抓獲和追蹤。”
“本案的凶手稍有不同,三處案發地點分別在廣豐路綠植小區、花棗街小胡同、入橋路展圖街。”
“其間距意外對等,兩兩之間分別都在6公裏之內,恰好是一個普通成年人步行一小時的距離。”
“當然,這也可能是個意外巧合,除非距離入橋路展途街6公裏以外的河邊路真的是下一次的案發現場。”
“凶手本身依然具備有強迫性,受害者的遇害時間都在淩晨兩點至兩點半之間,都具備醉酒、傷疤因素。”
“從孫四柱的案發現場開始,凶手一直在直線前進,他的目標就在一個又一個的6公裏之外。”
“事實上連環凶殺案凶手沒那麽容易崩潰,因為其本身已經脫離人類情感和社會道德的限製。”
“所以這才是最讓人好奇的地方,孫四柱案到周二克案的‘冷卻期’將近六天;周二克案到王魚的‘冷卻期’卻縮短至不足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