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綏和二年(西元前7年)漢哀帝劉欣上台後,亞洲東部的氣候突然發生了劇烈的變化。無論是南邊耕作的漢人,還是北邊放牧的胡人,都有一種感覺:自然災害越來越多了。
漢人熬煎的是春、秋兩季,他們是靠天吃飯,該下雨的時候滴水不見,不該下的時候卻大雨滂沱。由於風雨不調,糧食連年減產。官府賑濟不及,很多老百姓沒有吃的,被逼得上山做了強盜。
胡人的日子也不比漢人好過,北方的冬天越來越長。本來寒冷的漠北氣候更加嚴酷:冬天要麽片雪不見,要麽大雪一下就是十天半月,牲畜因缺乏草料大量凍餓而死。夏季則是連月幹旱,滴雨不落。由於氣候趕早,疾病流行,人畜染病,多數都死去了。
在這個叢林世界中,生存永遠要比友誼重要。隨著氣候的劇烈變化,漢匈之間的關係也如同當時的氣溫一樣直線下降。在匈奴人看來,漢人占據著的南方膏腴沃土,本應成為他們匈奴人的牧場。至於霸占這些耕地之後,漢人怎麽生存,匈奴人是從來不會考慮這些的!
王莽對匈奴人的心理變化並沒有察覺出來,他對匈奴的印象還是停留在三十年前,王莽一直認為匈奴人天生就應該是中原朝廷的附屬國。尤其是元始二年(西元二年)攣鞮知單於被迫向長安屈服之後,王莽的尾巴更是翹上了天。
王莽天真地認為,隻要他坐在長安城中吼一聲,匈奴王庭的穹廬都要顫抖!正是出於這個判斷,王莽不斷的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
王莽實在是小看攣鞮知單於了,這位匈奴的主人當初向王莽表示屈服,不過是以退為進罷了。攣鞮知單於一直把自己看成越王勾踐,忍一時之辱,成百世之業。攣鞮知單於的骨頭裏流著冒頓單於的血,如果他甘心向漢人屈服,如何能對得起偉大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