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原**
始建國三年(西元11年),洛陽以下的沿黃河各郡,發生了嚴重的蝗害。到了夏秋之間,黃河發了大水,狂瀾滔天。
黃河大水泛濫,嚴重威脅到了元城縣王氏祖墳。王莽不敢讓祖宗們做蝦兵蟹將,立刻詔令魏郡太守,要求他們想盡辦法保護新朝祖陵,否則一旦陷水的話,全部殺頭!
皇帝的命令,誰敢不聽?魏郡官員沒辦法,隻能放棄其他黃河沿岸的救災工作,專心保護元城。因為黃河決口後泄洪,一直向東泛濫,官員們不敢堵口,生怕水位抬高後威脅到皇陵。
雖然元城王氏皇陵就此安全上岸,可元城縣以下黃河沿岸卻變成一片澤國,清河國以東數十郡深受其害,老百姓溺死無數。從此黃河滾滾東流自然形成河道改道入海。這樣的慘象,與其說是天災,不如說是人禍!
因為王莽自私自利的決定,才造成了這場慘絕人寰的悲劇。黃河決口後,給清河國以東諸郡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災難。由於庫房存糧都被對外用兵消耗殆盡,官府無力賑濟。
老百姓沒有糧食吃,隻能靠掘草根、啃樹皮為生。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並沒有感動王莽。這頭鱷魚沒有為百姓流過一滴眼淚,他現在心無旁驁,他要全力的“深化改革”,他想在曆史上隆重地刻下自己的名字!
第二年,也就是始建國四年(西元12年)二月,王莽在長安明堂召集文武會議,宣布以洛陽為東都,以常安(即長安)為西都,國家從此實行兩京製。很顯然,王莽這是模仿周公當年在滅商後經營洛邑之舉。王莽泥古不化,事事必依古法。
不管是兩京製也好,還是三京製也罷,其實都沒有涉及到王公貴族們的切身利益,他們對這個決定沒什麽反應。但隨後王莽又頒了一道詔,差點沒讓這些王公貴族當場瘋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