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在劉洪的背後有明軍這頭隱藏在暗中的巨獸支持,讓他的舉措執行的更徹底,而造成的影響卻是最小。
於是在這種頻繁而又平靜的人事、軍隊調動中,對垣國忠心耿耿的那些郡守、城防軍統領,都被紛紛委以“重任”,官升一級,調到幽州城內來當各部門的副職。
看著是都加官進爵了,其實是都被架空或者邊緣化。
特別是軍隊中的的各級郡縣城防軍統領,那是被換了一個遍,稍有怨言的就會被調到和大景開戰的前線去“立戰功”。
當然,這些被明軍重點照顧的垣軍統領,是不可能活著離開戰場,再次進入到垣國幽州軍隊係統了。
新提拔起來的幽州九郡郡守,全部都是明軍或者前期就已經投靠明軍的人。
至於每個郡下麵的縣城,本來就被明軍滲透的差不多了,現在有這麽一個光明正大的機會,劉洪向參謀部提交的計劃是一年內,整個幽州九郡六十三縣全部成為明軍的根據地。
再無任何垣國統治存在的痕跡。
大景紹熙五年的六月,垣國是用起用劉洪為州牧的方法,暫時而安定了幽州的局麵。從而讓垣國朝廷能全力應對邊境上那北寧城城防軍的攻擊。
果然,認真起來的垣國軍隊戰鬥力還是很強悍的,至少垣國朝堂上的貴族和大臣將軍們是這麽認為的。
一旦垣國認真起來,一直肆虐在垣國邊境上,甚至都有深入垣國內地趨勢的北寧城城防軍,在大景紹熙五年的九月,就被垣國鐵騎重創,從而退回大景邊境以內,再沒有力量北進了。
當然,這隻是表象。
實際的原因,當然是因為劉洪已經用三個月的時間,在明軍不遺餘力的幫助下,完全坐穩了幽州牧的位置。
大景紹熙五年九月的幽州,州城和各郡城的人事和軍隊調整、調動都大致完成,明軍已經沒有必要繼續襲擾垣國邊境,讓垣國朝廷無暇分心他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