瞞著眾人的君主趙炅在真容寺養傷,箭傷完全痊愈後,想到自己離朝多時,因而便回了汴京,雖說之前一直留在真容寺,但是朝中之事他仍在關注,趙炅覺得自己再不回去的話,他的那位弟弟,可能就要弄出點什麽東西來了。
趙炅回了汴京後,從五台山的真容寺裏,帶回來了一個人,那便是法天,說起這法天啊,在僧人中的名聲威望可是極高的,法天本是天竺人,他本是受師命前來汴京講佛理的,機緣巧合之下與趙炅相識。
法天回到天竺後,身為一國之君的趙炅,親自遞交國書,請了法天在內的幾個天竺僧人,來到汴京,並在東京設立了譯經院,讓這些通漢字的天竺僧人,將天竺的佛經翻譯成漢字的佛經,故而那些珍貴的佛經,得以為信佛之人誦讀。
可以說,法天在僧人之中,是聲望極高的,後來法天便在真容寺中居住,不料,這一回,大宋的這位君主將他帶到了汴京,還帶到了皇宮之中……
趙炅好佛,因而宮中自然修建有佛寺,而法天就住進了這座宮中佛寺,宮中的佛寺極其奢華,佛祖、菩薩的金像,佛經之孤本,在這佛寺中都可看到,這位君主可不適應一般的好佛啊!
回到宮中的趙炅,處理起一大堆的朝務,遼人一事,他的臣子還是爭論個不休,還有西北之地又大旱了,西北之民無糧可食,便打起了軍糧的注意,“陛下,西北亂民搶軍糧藐視皇威,可是大罪啊!臣等奏請陛下,下令剿滅這群亂民!”
朝堂之上的範裏,露出深惡痛絕的神色,他是主管西北軍事的樞密使,自然是對那些觸犯到士兵利益的亂民,極其的厭惡。
“範大人,這是說的什麽話,這世道不會平白的出現亂民,他們都是西北之地的老百姓,是因為旱災活不下去了,這才會去搶軍糧的,範大人知西北災事後,沒能及時放糧救濟,此乃不仁!百姓哄搶軍糧後,卻要奏請陛下,許你殺戮,這是無道!臣等懇求陛下,處理西北亂民,一定要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