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北洋軍曾是袁世凱打江山的主要依靠力量,但在民國建立後其戰鬥力卻日益式微。別的不說,僅在“圍剿”白朗起義軍一役中,北洋軍就洋相百出——白朗軍不過幾千人,在很多人看來隻是烏合之眾,而北洋軍先後調動了總兵力的三分之二,械齊餉足,懸賞超越常規,但在近兩年時間裏,白朗軍仍能縱橫於豫鄂陝甘四省之間,如履無人之境。
馮玉祥的一個記述可以說明為什麽會這樣:馮部所部兩個營截擊白朗軍,一仗下來,足足消耗了二十萬發子彈,戰場上中彈而亡的白朗軍官兵卻連兩百多人都不到!
最後,在段祺瑞的統一指揮下,北洋軍才最終消滅了“白狼”,但知曉內情的兵家已經發出了“誰說小站兵力足以威令天下”的慨歎。
有民國第一軍事家之稱的蔣百裏給袁世凱上了一個條陳,認為原因還在於北洋軍隊暮氣太重。
要消除北洋軍的暮氣,最好的辦法就是重起爐灶,編練新軍。過去淮軍繼湘軍,小站繼淮軍,走的都是同一條路子。不過從小站練兵起,為了建立北洋派係,政策上都是重用武備生,屏除士官生,並由此形成了北洋曆來的用人傳統。如今要形成新勢力,就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之,這就是蔣百裏條陳中所說的:中級軍官用士官生,下級軍官用武備生。
蔣百裏建議在統率辦事處之下,設立模範師籌備處,模範師以德軍事方法進行訓練,先練兩師。他的條陳也得到了袁世凱長子袁克定的欣賞和極力讚同。這位袁家大公子年輕時曾到德國留學,崇拜德國,蔣百裏重視德軍事的思想正好與之合拍。
有袁克定在耳邊吹風,袁世凱對建立模範新軍的興趣更加濃厚,但是他認為蔣百裏最初設計的規模太大,不容易操作。
要建立兩個師,已經抵得上一個軍了,這免不了會使北洋舊將不安,從而生出事端。老謀深算的袁世凱對蔣百裏的方案做了修改,建軍規模最後被縮小到一個團。模範團名為一團,實際已相當於一個混成旅。具體組建方案是,從北洋現部隊中抽調下級軍官充當團的士兵,以中上級軍官及武備生充任團的下級軍官,以士官生充任團的中級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