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秦末楚漢傳奇

第六十七章:範增布局

禍害天下的秦國不存在了,但秦國偌大的疆域怎麽辦,是全部納入楚國版圖,還是平分給浴血奮戰的各路英雄,亦或是依“懷王之約”分給劉邦一個人?

各諸侯國怎麽辦,是按秦滅六國前的版圖各自複國,還是以現在各國的實際控製範圍確定邊界線,是將王位重新交給以前的王族子孫,還是支持現在的各路英雄登基稱王?

項羽和範增商議後認為要勇於打破舊世界,更要敢於建立一個新世界,一致決定將原有的國界線打爛,重新瓜分天下。

項羽要分封天下的消息不脛而走,將帥們一個個喜氣洋洋,就像考了一百分的學生盼著上台領獎一樣。

在等待的過程中出了一個小插曲,雖然算不上什麽大事但卻被寫進了《史記》,一個秦人大概是想巴結項羽,向這個即將君臨天下的君王獻媚:關中地勢險要,土地肥沃,可以稱霸,大王你應該將國都建在鹹陽,這樣就可以居高臨下駕馭天下了。

可項羽是楚人,鬧革命的目的不是想占有秦國,而是恢複偉大的楚國,如果在鹹陽立國,不是叫我推翻一個舊秦國又建立一個新秦國麽?切,我才不幹呢。

項羽反問:“富貴不歸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這個回答其實沒有錯,你在外麵發財了卻留戀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不回老家,時間久了左鄰右舍必會竊竊私語,要麽笑你混得不好買不起回家過年的車票,要麽猜測你做了壞事正在接受人民的教育,反正沒有人會往好處想——你發財了。

這個秦人大失所望,認為項羽是打工者的思維成不了大事,於是長歎一聲:都說楚國人是戴帽的猴子,真是一點兒也不假呀。

這就是“沐猴而冠”的來由,這個秦人雖然創造了一個成語,豐富了博大精深的語言文化,但卻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超級愛國的項羽豈能容忍別人嘲諷自己的祖國,當即下令將這個秦人給殺了,為楚國,為楚國人民出了一口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