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墳鎮離青州城的直線距離不過三四十公裏,因為全部是崎嶇狹窄的山路,在山上山下繞來繞去,騎馬進去也要一天時間。
朱廣文和蒲健一郎都是客商老板的打扮,綢緞料的對襟馬褂,頭戴黑色禮帽,腰裏藏著家夥,兩人騎著馬,後麵跟隨著兩個跟班的夥計。
四個人到達三陽山下的王墳鎮時已經是接近傍晚,於是在鎮上唯一的一家馬店裏住下,準備第二天早上再去查看衡王陵。
“頭頂蓮花山,腳踩月牙河。”說的就是衡王陵。衡王陵背後峰巒拱衛,對麵青山如屏,被簇擁在群山的懷抱中。王陵前溪流逶迤,河水自西而來,繞王陵轉一個半月形的彎,再向東流去,這種半月形的河流拐彎,在方圓幾十裏屬罕見。
順治三年,最後一個衡王朱由束手就擒,隨即以謀反罪名被殺,衡王府被查抄,宮殿建築夷為平地。但是衡王陵因為藏匿在深山裏而得以保留下來,這也許就是衡王為什麽把自己的靈寢選擇在遠離古城的原因。
衡王陵的不遠處有一個小山村,這個村就叫王墳村,而村內大多數的村民都姓朱,據說是當年王陵守護人的後代。正是有這些王陵的守護人,衡王陵在經曆了近三百年的風雨後依然保存完好。
當蒲健一郎遠遠地看到衡王陵前兩座高聳的殿宇和一圈高大堅固的圍牆時,睜大了眼睛,頓時被整個王陵宏偉的氣勢震撼了,他做夢也沒想到在這偏僻的深山中竟然藏匿著一座如此氣派的王陵。
在蒲健一郎的眼裏,這不僅是一座王陵,更是一座金山,這座衡王陵的規模和氣勢絲毫不比他知道的任何帝陵遜色。
占地上百畝的陵寢外有三層圍牆,外層最為高大堅固,是厚實的城磚砌成,高約五米,厚有三米。再往裏的兩層是石牆,厚度不到一米,牆高不到三米,這層城牆據說是用了古老的黃米灌漿技術,即用米湯和石灰攪拌後灌入壘砌的石頭縫隙中,幹透後異常堅固牢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