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子去北城老街了解事情找的這個人,外號“麻二爺”,其實並不是什麽盜墓人,而是在盜墓人與古玩商之間跑腿聯係的人,俗稱“剝皮”,現在的說法叫“經濟人”。前麵說過,盜墓人都把自己隱藏得很深,平時這些人是不輕易露麵的,他們手裏有東西了,通過固定的“剝皮”為他們聯係買家。
這個麻二爺是個旗人,祖上曾經是位偏將,所以有一身家傳的好武藝,麻二爺最拿手的是彈弓,據說可以百發百中。
說到麻二爺,就不能不提到青州城的旗城,別具特色的“雙城”應該說在中國也是獨一無二的。
因為青州是入海的要塞,屯兵蓄甲的緩衝地,東西扼中原至膠東半島的要道,南北則控製著沂蒙山區到魯北平原的走廊,曆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所以在滿清時,雍正皇帝親自下令在青州城北建立一座旗城,駐紮滿洲八旗兵兩千人。這支旗兵是清軍中最精銳的部隊,隨時可以馳援登萊和膠東的海防,應該說是清兵中的特種別動隊。上麵提到抗擊英軍的就是這種旗兵。
位於青州北城的旗城,布局如棋盤格一樣整齊,衙門、兵房、學堂、演武廳、廟宇等在這個四萬多平方米的城中城內有條不紊地排列。在旗城內,士兵都是攜帶家眷,普通的兵士每戶獨門獨院,官房兩間,都是標準的青磚灰瓦木結構的房子。駐紮在旗城內的士兵,完全靠朝廷撥款給兵餉生活。他們不事生產,是一支獨立的作戰隊伍,這種製度也使得旗城內的人喪失了自力更生的能力。
清政府倒台後,青州旗兵被迫解散,很多清兵都流落到各地。也有留在了青州北城,不過許多人無以為計,生活非常艱苦。為了能夠活下去,做什麽的都有,而這位麻二爺就做起了與盜墓人打交道的生意。
麻二爺因為出身八旗子弟,對於古玩寶貝見得多,因此有很好的眼力,無論什麽樣的貨色他一眼就能分出個三六九等來。麻二爺為人豪爽,又有一身的好武藝,所以在這一行裏頗有些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