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拜見教主大人

第44章 決戰2

譚紹震忠厚老實,無見識,也沒有整個的計劃。所占的地方雖大,卻守不住,打過來,打過去,拉鋸戰隻是苦了老百姓。

新水位置不夠好,遷都到漢陽,丞相倪蠻子(文俊)兵權在手,譚紹震給製住了,動彈不得。

乾坤王朝正十七年,坤曆1357年九月,文俊謀殺譚紹震不成功,出奔黃州。部將沔陽人張元建,家世打魚為生,在縣裏當秘書,不甘心被埋沒,投奔紅軍,立了戰功,做領兵元帥,懷著一肚子野心,沒處施展。

文俊逃到黃州,正是他的防區,用計殺了文俊,奪過軍隊,自稱平章,向東侵占安慶、池州、南昌諸地,和趙無忌接近。兩軍常起戰事,互有勝負。

乾坤王朝至正二十年五月攻下太平,大軍進駐采石,以為克日可以占領應天,使部將殺了譚紹震。急性子人,也等不及擇日子、選地方,就以采石五通廟做行殿,暴風雨裏,即皇帝位。

國號漢,改年號為大義,盡有江西湖廣之地。

群雄中張元建的軍隊最精銳,疆土最廣,野心最大。趙無忌在應天,張元建看來是碗裏的肉,伸手就拿到。使人和寧國昌相約,東西夾攻,親自帶領水陸大軍從江州順流東下。

水軍大艦名為混江龍、塞斷江、撞倒山、江海鼇等,共一百多艘,戰舸幾百條,真是“投戈斷流,舶千裏”。消息一傳到應天,大夥都嚇慌了,有人主張投降為上策;

有人說不如放棄應天,躲過風頭再看;主戰的提出主動出擊太平,牽製張元建兵力。七嘴八舌,亂成一團。膽子小的竟背地收拾細軟,盤算城破後的去處了。

趙無忌沉住氣,單獨和諸葛南風在臥室內決策。投降不是辦法,逃走更不是辦法,目前的出路隻有抵抗。

抵抗有兩種戰略,一種是兩線同時作戰,東西兼顧,兵力一分,必敗無疑。另一種是迅速集中全力,看準敵人弱點,做致命的一擊,然後再回師來對付另一線,這還是兩線作戰,不過有個先後緩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