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無忌對東吳的第二步攻勢,動員了二十萬大軍。統帥是大將軍呂冰,副將軍孔仲武。
在出師前商討戰略,孔仲武堅決主張直取平江,以為巢穴既破,其餘諸郡可以不費力氣占領。趙無忌卻決定采用葉兌的決策,指出:“寧昌國出身鹽梟,和湖杭諸郡守將都是湣不畏死之徒,同甘共苦。
如先攻平江,湖杭守軍必然齊心並力,來救老家,軍力集中,不易取勝。不如想法分散他的兵力,先取湖杭,寧昌國無法援救,個別擊破,枝葉一去,根本動搖,使寧昌國來回兜圈,疲於奔命,必然可以成功。”
…………
遂分兵攻圍湖州杭州,趙無忌親自誓師,叮嚀囑咐,攻進城時不要燒房子,不要殺掠,不要挖墳,尤其是寧昌國母親的墳,千萬不可侵毀,免得刺激東吳人民,增加抵抗心理。
第三步攻勢,應用葉兌的銷城法,築長圍把平江圍困住,用火銃、襄陽炮日夜轟擊。寧昌國外無救兵,內無糧草,突圍又失敗了,趙無忌送信招降,再使說客勸告,一概不理。
城破時親自率兵巷戰,看到實在無辦法了,一把火燒死妻子眷屬,飲鴆自殺,被侍者勸阻。西吳兵已到府中,俘送應天。在船上閉眼不說話,不肯進飲食。趙無忌問話不理,宋乙寒問話,挨了罵。
趙無忌氣極,把他一頓亂棍打死,連屍首都燒成灰。
李伯升是寧昌國十八兄弟之一,同時起事,官為司徒,平江危急,使說客說降的是他,首先投降的是他,把寧昌國交給常遇春的也是他。平江人記住這個故事,凡是出賣朋友的就叫作“李司徒”。
…………
寧昌國晚年不大管事,國事全由其弟丞相寧士信主持。寧土信荒**無見識,信用姓黃、姓蔡、姓葉的三個參謀,弄權舞弊,政治軍事弄得一團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