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牧野詭事:天下霸唱小說精選集(套裝22冊)

外傳 一、烈女墳

1

埋有明朝女屍的烈女墳可有三百來年了。這裏提到一個地方,老天津衛的“烈女墳”在西關街。在我小時候僅有烈女祠胡同的地名,當年的烈女墳,已經變成了西關街電影院,我在那兒看過剛上映的《少林寺》。再往西走,還有個貞女胡同,如今二十七八歲往上的人,應該還有印象。

烈女墳又名費宮人墓。費宮人,是明朝末年一個殉國身亡的宮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天津遷墳動土,工人們挖開了費宮人墓,發現那其實是個衣冠塚。不過,所謂的烈女墳可不隻是一座費宮人墓,還有十幾個墳頭,埋的全是貞節烈女。連臭魚他奶奶都知道,有一座墳中埋了一大一小姐妹兩人,那是很有名的“南皮雙烈女”。

此處不得不提“南皮雙烈女案”,在民國時期,堪稱轟動天下的大案。

雙烈女姐妹倆都姓張,一個叫張立姑,一個叫張春姑,用的是“立春”二字。舊時女子隻有個小名,“大立”“大春”這麽稱呼,死後才被人追封為“立姑”“春姑”。姐姐立姑十六七歲,妹子春姑十二三歲,老家在河北南皮。

要說張家,在南皮是第一大家,一百多年來出過不少達官顯貴,甚至封疆大吏,最有名的人物是清朝重臣張之洞。但是南皮老張家的分支太多,同樣姓張,有當大官的,也有要飯的,族譜上雖為一家,卻是幾代不相往來的遠親,出了五服,沒法往一塊兒論。

張立姑、張春姑這一家人,屬於混得不好的。姐妹倆的爹名叫張邵庭,姑且稱他為老張。老張年輕時背井離鄉來到天津衛,在北門的一間商鋪裏做學徒,沒等學成手藝,趕上庚子國難,八國聯軍進北京,商鋪被戰火燒成了白地。老張沒了飯碗,被迫去拉洋車,又娶了同鄉一個女人為妻。越窮孩子越多,家裏五個孩子,大姐張立姑,二姐張春姑,下邊還有三個兄弟。一家子這麽多張嘴,全指望老張拉洋車來養活。他那輛洋車是打車行賃來的,自己可買不起,一輛嶄新的洋車兩百大洋,他要有這麽多錢,也不用出去拉車了。賃人家車行的洋車,必須按天交一份車錢。他得每天出去先替車行掙夠了車錢,再掙多少才是自己的。說他是老張,拉洋車這會兒也沒多老,三十多歲,一天到晚起早貪黑,風裏來雨裏去,仗著天津衛坐洋車的主顧多,拉活兒容易,他又肯吃苦,一家七口粗茶淡飯,倒能夠勉強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