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梅德十四歲,袁濱也是。當然,還有李遠和餘暉。
當時他們都是南鄉初中的一年級學生——南鄉現在已經成了即將開發的新區。但在那個時候,隻是一個靠近農村的普通鄉鎮。
那本來是一個無憂無慮的暑假——如果沒有發生那件事的話。
放暑假的第二天下午,幾個男孩在學校附近的小山上玩“打土仗”遊戲——他們把泥土捏成小團互相“開戰”,玩得不亦樂乎。
半個多小時後,四個男孩子都累得氣喘籲籲,一起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看到對方都是一副灰頭土臉,他們樂得哈哈大笑。
歇了幾分鍾,李遠說:“來,我們接著玩兒!”
梅德搖了搖頭:“老玩一個遊戲,沒意思。”
“那我們幹什麽?你說怎麽玩吧!”李遠說。
梅德用手撐著頭想了一會兒,也沒想到什麽好提議。
這個時候,袁濱突然直起身子,兩眼放光:“我想到了一個好玩的點子。”
“什麽?”另外三個人一起問。
“你們記得上個星期的語文課上,單老師教我們的那個成語嗎?”袁濱說。
“哪個成語?”梅德問。
“‘三人成虎’啊!就是有一個人對你講街上有隻老虎,你不相信;第二個人說,你也不信……”
“第三個人告訴我街上有老虎時,我就相信了。”梅德接著說了下去,“這個成語比喻的是一個謊言如果反複地出現在某一個人身上,那他就有可能把它當成真實的——可是,這個成語怎麽了?”
“你們難道不想試試嗎?如果一個謊言真的有三個以上的人在傳播,是不是真的就會讓人相信?”
梅德有些明白了,他也將身子坐直。“聽起來有點兒意思,那我們怎麽試——你是怎麽想的?”
袁濱想了一會兒,說:“這個成語是單老師講的……那我們就從他身上來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