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鬥穀,位於祁連山和大雪山之間,其山路隘險,風雪暉冥,傳言若是走得慢了些,便會直接凍成冰坨。
前方,巍峨的雪山連綿,山頂之上則是終年不化的皚皚白雪,在陽光下閃耀著金色光芒,煞是好看。
此時,距離大鬥穀尚有些路程,雪山下卻出現一支吐蕃騎兵。
按理說,此處尚屬大唐的地界,吐蕃軍不應該肆無忌憚地進出,尤其新敗不過幾日,如此行事倒顯得有些怪異。
不過,這些吐蕃軍卒根本不在意,絲毫不懼被唐軍發現的危險,有序的行進間顯得很坦然,隻是每個人都會不時地留意一眼胳膊處所綁的紅綢,似乎很擔心有所遺失。
行在隊列最前的是一名年輕將軍,人馬俱披鎖子甲,周體皆遍,棱角分明的臉龐上帶著淡然,一雙深眸中更是迸射出自信的光芒。
這時,一匹戰馬從遠處的山穀中疾馳而出,來至年輕將軍的馬前,馬背之人翻身而下,拱手道:“稟校尉,大鬥穀前方五十裏處有人馬跡象,應是去了烏海。”
之前一戰,王世川所率領的輕騎繳獲了大量的吐蕃軍械,此番偷襲也便易裝而行,意圖混淆視聽,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聽到斥候的稟報,王世川一怔,皺眉問道:“這是何時發生的事情?大約有多少人馬?”
兩軍交戰,軍情為重,對方的任何舉動皆應探查。
眼下,兵馬已然臨近大鬥穀,竟然收到這樣的消息,如此滯後的軍情刺探,很可能會讓整個偷襲處於被動。
“回校尉,應該是幾日前的事情,因新雪掩埋了大半痕跡,無法辨明具體的兵力。”
斥候的麵色漲紅,驚慌地回話,深知自己犯了大錯。
王世川聞言,麵色一緊,厲聲道:“混賬,幾日前的事情為何不早報?再探!”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斥候竟連如此重要的軍情都沒有及時回傳,這樣的辦事效率怎能讓王世川不動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