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這次走訪調查就此落空,沒想到在最後一個孫若心同學的母親那裏找到了關鍵線索。
在看到那個多功能鉛筆盒之後,已經遷居外縣多年的周女士一下子就認出了那就是自己女兒的。
周女士表示,這個多功能鉛筆是丈夫在六年前,也就是1992年夏天去南方出差的時候帶回來的。
那一年,女兒從學前班兒童成為一名小學生。
女兒非常喜歡這個鉛筆盒,連續使用了好幾年,後來摔壞了就被收了起來。
包括那些玩具,她也都有印象,其中有一個俄羅斯套娃還是女兒的姑姑送的。
我急迫地追問:“你將這些東西送給誰了?”
周女士解釋道:“應該是送人了,在搬家之前,我和丈夫就不在海寧縣工作了,若心的那些不用的玩具和文具都是我婆婆收起來的,我也不知道她送給親戚還是朋友了。”
在周女士的安排下,我們輾轉見到了已經回到海寧縣老家的周女士婆婆。
看到那些東西後,周女士婆婆先是怔了一下,爾後說道:“當時要搬家了,我就收拾了一些舊東西,其中就有若心的這些玩具和文具。”
老隊長問道:“當時,您將這些東西送給誰了?”
周女士婆婆脫口而出:“哦,就是送給住在對麵的老李了。”
接著,她看向了周女士:“你有印象吧,就是外地搬來的一家四口,那個老李還給我們家裏修過電路呢!”
周女士也想了起來:“您說是他呢!”
我適時地翻開筆記本:“剛才您說這個老李是一家四口?”
周女士婆婆答道:“沒錯,老李兩口子,還有他們的兒子和孫子。”
邱楚義補充道:“您能簡單說一下老李一家四口嗎?”
周女士婆婆答道:“當然可以。”
接下來,在周女士和婆婆二人的回憶下,我們恍然回到了七八年前,那個老李一家四口搬過來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