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下班的時候手頭沒什麽事情,我掏出那張記錄著我調查成果的打印紙開始進行推理,嚐試著找出三個人之間誰是凶手。
首先是高彥,三個人中我對他最了解。因為性格比較活潑,他平時話就比較多,在女孩子麵前尤其如此。在電話裏和一個女同事聊半個鍾頭這種事發生在他身上並不希奇,我也從來沒看出來他對淩樂詩有意思,所以他說的話我還是相信的。淩樂詩的死訊也是他告訴我的,如果他是凶手的話我不認為他能如此自然地告訴我這件事,至少我認為他還沒有這種演技。但這一切都是來自我的主觀判斷,客觀的調查結果告訴我:他沒有不在場證明,雖然未必與淩樂詩有密切關係,但仍不能排除作案可能。
第二個是錢皓,他追求淩樂詩應該是蠻久以前的事了,按理說他對她的感情應該已經很淡了,就算知道淩樂詩與人拍拖也不至於要動殺機。但誰都知道他這個人城府比較深,也許他一直對淩樂詩舊情難忘也說不定,再加上他們是同一個部門的,抬頭不見低頭見,想忘也很難吧。案發時他剛好和一個朋友在離淩樂詩家不遠的酒吧裏喝酒,這種讓人覺得有種推理小說裏常出現的“偽造不在場證明”的感覺,而且那個朋友因為酒醉意識不清,這就提供了他中途離開作案後又回來的便利,嫌疑確實很大。
最後一個是鍾奕沉。我很同情他的遭遇,也確實感受到了他的痛苦,但破案是要靠證據的,並不能感情用時。也有可能他就是凶手在演戲,他和淩樂詩的關係可能並沒有他說的那麽好,或許兩人之間有什麽第三者插足也不一定,因為兩個都是那麽受人矚目的人。然後就釀成了情殺的慘劇。他說淩樂詩收到消息時他在經理室沒用過手機的證明也十分薄弱,要做到這一點很容易,如果他有一個同謀,在他有人證明的時候利用他的手機給淩樂詩發消息就可以了。而那個同謀很可能就是他的新歡,那位第三者。這樣看來他也同樣不能排除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