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轟炸機的理論最大起飛重量為110噸。
這已經是迄今為止,全球轟炸機中載重量最大的存在。
若是裝載航空炸彈,這個數據已經是極為優秀的存在。
但。
且不論是否能將坦克塞入扁平的轟炸機腹部空間,光是坦克的重量就決定了,一架國產轟炸機根本運不了幾台。
按照目前坦克的劃分。
20-40噸為輕型坦克。
以最低的20噸計算。
加上人員、彈藥、油量、外掛應急裝甲,那可就是奔著每台30噸去了。
一次起飛,隻能運送2台坦克?
這跟送菜有什麽區別?
2台坦克別說是大型戰場了,就算是局部型小型戰鬥,那也起不了什麽重要作用。
看著麵前空白設計圖紙上的坦克組件名稱,孟浩邊嘀咕邊頭疼。
“底盤、炮塔、武器係統、動力係統、通訊係統、防護係統……”
防護係統。
顧名思義。
自然是對坦克駕乘戰鬥員的保護組件。
無論是斜裝甲、應急裝甲、陶瓷阻隔板,那都是動輒數噸的存在。
“如果沒有駕乘人員,那至少能減少3到5噸的重量……同時坦克地盤也能進行重量削減。”
“說起來,隻要是戰鬥狀態就會存在人員傷亡,咱們華夏同胞、精銳戰士為啥要去中南州戰場送命呢!”
“如果取消掉駕乘作戰人員呢?”
嗯?
孟浩突然眼前一亮。
對啊。
可以取消駕乘作戰人員啊。
反正隱身塗層技術攻關成功後,完全可以讓駕乘人員呆在高空隱身轟炸機內,進行高空盤桓遠程遙控指揮啊。
思路被打開,孟浩隻覺得腦海中豁然開朗。
既然將駕乘作戰人員挪騰到高空轟炸機上,那防護組件就可以取消了。
且不說能否研發出坦克車所使用的小型化核能引擎,就算這項技術能突破,也不能裝配,否則會造成技術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