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無盡夏夜

作者手記

本小說為虛構作品,不過和以往一樣,我對現實進行了借鑒。1985年夏,在皮蒂耶的瓦爾斯博格特發生了一起與“傑弗裏德爾**案”相似的案件。對該案件做出的寬大判決引發了一場激烈的辯論,並導致了瑞典法律的修改。同樣,針對歐洛夫·哈格斯特洛姆的訊問的靈感源於真實的罪案調查。在這些調查中,經過長時間審訊,孩子們招認了他們並沒有犯下的謀殺罪行。例如,1998年,在阿維卡,兩兄弟被認定殺害了一名四歲孩童;2001年,在豪斯喬,一名十二歲的少年被指控殺害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在托馬斯·快克一案中進行了與本書相似的“現場指認”。幾年之後,經過記者對這些案件的徹查,所有被告的嫌疑都被洗清。

近二十年前,我和我的家人在阿達倫購置了一棟房屋。在這裏放眼望去,可以看到延綿數英裏的景致,其中有河流和遠山。而購置這房子所花費的錢款在斯德哥爾摩隻能購買一間窄小的蝸居。我渴望描寫此地的景致,描寫其中的輕盈與猶豫。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渴望變得越來越強烈。然而我絕不敢僅憑一己之力來做這件事。一些阿達倫人回答了我那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在我無力騎行時駕車載我出行,和我分享故事和傳說,查證當地的細節信息。因此,我要對他們中的每一位表達誠摯的謝意:厄拉·凱琳·哈爾斯特洛姆·薩倫和簡·薩倫、麥茨·德·瓦爾、托尼·奈曼、漢娜·薩倫、阿薩·博格達爾,還有弗萊德裏克·霍格伯格——沒有你,我絕不可能找對方向。

此外,非常感謝以下人員:鬆茲瓦爾暴力犯罪小組的維羅妮卡·安德森以及該區域的所有警察;我的表親和前警探帕爾·布徹;左拉·琳達·本-薩拉——我對埋在藍色黏土中的白骨化遺骸所知的一切皆來源於你;還有彼得·羅納福爾克——感謝你的醫學專業知識。謝謝你們。

下一頁